霜降节气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
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这就给大家介绍
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
霜降养生要点抢先看
【国医大师独家养生秘方】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高峰,保持室内湿度,防止旧病复发。
宜:
【吃】霜降节气要平补,适当多食板栗、莲子、山药、无花果等温润之品,以补脾胃、润肺肠、防秋燥。
【起居】早睡早起,注意防秋郁。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肺气,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忌:
【吃】忌油腻、暴食。
【起居】穿衣不宜露膝。
霜降时节
" 霜降三防 " 要做好
滋阴润肺防秋燥
秋燥是整个秋天的特点,到了秋天的尾巴霜降时节,我们能感觉到天气更加干燥了,很多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现象。这都是燥邪容易耗伤津液的特点导致的。
滋阴润肺是秋季防燥的主旋律,要防秋燥,饮食上记住八个字 "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同时,少吃生姜、葱、蒜、胡椒、香菜、辣椒等辛辣食物,适当吃点酸,可防止气散,收敛补肺,生津止渴,可防秋燥。比如秋季时令水果有橘子、葡萄、山楂等,多为酸甜之品,但不能多吃,以防伤胃。
霜降节气我们要平补,除了我们熟知的百合、银耳、梨、麦冬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外,我们需要适当多食温润之品,比如板栗、莲子、山药、无花果等等,以补脾胃、润肺肠、防秋燥。
除此之外,在生活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肺气,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这都是帮助我们防秋燥的办法。
增添衣物防寒凉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再适合 " 秋冻 ",而是要防秋寒。
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特别是老年人极易患上 " 老寒腿 " 等毛病,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调整心情防秋郁
霜降过后,草木枯黄,落叶缤纷,万物萧瑟,这种肃杀的景色容易让人患得患失、情绪低落、抑郁,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生活中的 " 林黛玉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
因此要注意防秋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趁着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调好心情防悲秋。
注意护好这两处
肺
霜降过后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天气非常干燥,此时呼吸道等疾病容易发作,要注意润肺。
调养法:
① 常吃润肺果:梨、萝卜、白果
深秋的干燥气候最易伤肺,霜降前后有几种润肺水果可以常吃。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白果需煮透且量不宜多);梨、萝卜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② 吃点蒸南瓜、南瓜粥
感冒咳嗽,建议吃些南瓜,蒸南瓜、南瓜粥都不错。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 A,而维生素 A 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腿
霜降后应注意双腿和关节的保健,预防 " 老寒腿 ",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
调养法:每天按摩双腿外侧
防治老寒腿,不妨经常按摩大腿外侧。
沿着两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按到脚的时候搓搓足底。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也就有劲了,老寒腿自然会减轻。
霜降进补 它是关键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
中医认为,健脾补肾益肺的山药,还有 " 补而不峻,防燥不腻 " 的芡实,健脾补肾的栗子,都是此时节的进补佳品。
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等,也是很不错的食品。
注意:
1. 忌油腻
霜降时节胃肠脆弱,油腻、辛辣等饮食都容易增加其负担。
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 " 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2. 忌暴食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来源 /CCTV 生活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