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灶
乡政府大灶一 日三餐 ,几乎是千篇一律:
早上包谷糁稀饭蒸馍夹咸菜 。当时大田种的政府推广的户单 1 号包谷,粒小金黄,高产是高产,就是熬包谷糁不粘 ,口感稍差,山区人还是爱用老品种白马牙,粒大色白,随吃随磨,从包谷棒子到下锅,一般不超过一周,熬出的包谷糁又粘又香,有时加上红苕,那才是百吃不厌。
中午吃扯面,就是 " 陕西八大怪 " 中第一怪 " 面条像裤带 " 那种。中午下班 ,各人在院里随手摘些野苋菜,洗净放碗里,大师傅用笊篱随锅一煮,和面条一起盛上,浇上一勺燣葱花(葱花用油炒),一碟辣子一碟醋自己调。周六改善一下 ,燷个肉稍子。
晚上就是把早上和中午的剩饭一锅烩成糁糁面 ,调上酸汤浆水菜 ,只不过面条不是扯的,是擀的细面。
大家最喜欢的还是乡上开三干会的伙食,乡干部、村组干部济济一堂 ,买上半扇子猪肉,切成大片红烧,放上萝卜白菜豆腐粉条,大锅烩," 公社烩菜,自带碗筷 "(当时公社改乡政府不久,人们还习惯老称呼),人人一手端一大碗烩菜,一手用筷子插上三四个馒头,蹲在地上围成圈 ,开吃。大烩菜调合面放的重 ,满巷子都知道公社开会咧。
有时进山下村吃派饭,厚道的山民热情招待,喝的是 " 糖茶 ",就是用红果叶子熬茶,放上红糖,卧上几个荷包蛋。吃的是豆豉蒸腊肉,野韮菜炒鸡蛋,野蒜拌面条。小孩是不上席的,他们端一碗浆水菜就馒头,眼巴巴看着大人吃,弄的我很不好意思,就说我不爱吃荷包蛋,用荷包蛋换小孩的浆水菜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