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界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10 月 26 日, Stellantis N.V.(下称 "Stellantis 集团 ")和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零跑汽车 ")宣布:Stellantis 集团计划投资约 15 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 20% 的股权,这将使 Stellantis 集团成为零跑汽车的一个重要股东。本次交易同时也确定,Stellantis 集团和零跑汽车将以 51%:49% 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 " 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 的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地区以外,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图左:Stellantis 集团全球 CEO Carlos Tavares
图右: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朱江明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虽然 Stellantis 集团与零跑汽车的合作早有传言,但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是大家始料未及的。零跑汽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先生表示:" 今天是零跑汽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这不仅仅是零跑汽车的里程碑,也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里程碑。这件事的最大意义在于:一家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与一家来自中国的新势力电动车企在全球电动车项目上展开了合作。至少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双方在全球范围内伙伴关系的建立将是行业首创。换句话说,中国车企多年来梦寐以求,孜孜以求的出海之路,被零跑轻松实现。
为什么是零跑?
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在中国众多车企中可谓 " 资历尚浅 ",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的零跑汽车,距今只有 8 个年头,相对于中国众多几十年的老牌车企可谓是小弟,即便在一众新势力车企中也属于后来者。然而,作为由超过百年历史的前标致雪铁龙集团和前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而来全球汽车行业巨头、旗下品牌包括:阿巴斯、阿尔法 · 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道奇、DS、菲亚特、Jeep®、蓝旗亚、玛莎拉蒂、欧宝、标致、Ram、沃克斯豪尔、Free2move 和 Leasys 等众多传奇品牌的 Stellantis 集团,为何相中了零跑汽车?这其中的缘由颇值得寻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零跑汽车的履历开始。零跑汽车诞生于 2015 年 12 月,创始人朱江明,是一位具备 30 年经验的电子工程师,曾带领大华成为全球第二的安防企业。2022 年 9 月 29 日,零跑汽车正式以 "9863.HK" 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目前量产销售纯电小车 T03,中型电动 SUV C11 和电动大轿车 C01 三款电动汽车,以及 C11、C01 两款纯电续航达 300km 的超级增程汽车。今年 9 月,零跑汽车携首款全球化产品 C10 和全新技术架构亮相 IAA MOBILITY 2023 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启全球化战略。零跑汽车在 2022 年实现交付新能源汽车 11.1 万台,跻身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2023 年 Q3 共交付 4.43 万台(9 月交付 1.58 万台),营收、交付双双创新高,并实现毛利率转正。
在造车新势力中,零跑汽车无论是销量还是财务状况都处于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新势力车企们普遍巨额亏损的形势下,零跑汽车的毛利转正,意味着公司开始有自我造血能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风向标开始向东方转移,并且在碳中和背景下,促使全球车企转型。Stellantis 集团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双方保持独立、放大彼此优势、协同发展,为全球新能源市场发展助力。这种模式正如大鱼与快鱼,高度互补。双方各自的资源和优势,都成为全球长期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
然而财务状况的优良,只是一个参考依据,真正被 Stellantis 集团看中的,是零跑汽车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
技术主义是中国车企胜利的法宝?
零跑一直坚持全域自研,在电子电气、电池、电驱、座舱、智驾、整车层面具备自研自造实力,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解决方案。Stellantis 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先生表示:" 零跑汽车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电动车初创企业之一,它和 Stellantis 一样,有着类似的技术先导理念和创业心态。" 而朱江明也表示:" 通过我们自主及涵盖全域的技术研发实力,零跑汽车以最具成本竞争力的方式为市场带来了同级别最优的电动车产品。"
双方的合作,首先将实现技术上的互补。全球汽车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既需要与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多领域进行跨界融合,也需要各国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众所周知,无论是技术优势还是产业规模,中国已经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制高点。不同于燃油车时代的以市场换技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具备优势。
在中国新造车浪潮中,零跑汽车是将全域自研坚持最彻底的车企之一。零跑汽车是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域自研能力及垂直整合度最高的智能电动车企,是全球首家在量产车型上采用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今年推出的 " 四叶草 " 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组件之间的无缝高效协作。基于全域自研,零跑汽车的 LEAP 自研技术架构,五年时间迭代三次,目前自研自造比例占据整车成本的 70%。如今,LEAP 自研技术已进入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引领的 LEAP3.0 时代。LEAP3.0 是一整套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满足未来五年迭代需求,平台通用化率高达 88%,且极具成本竞争优势。手握 LEAP3.0,以后零跑汽车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的海外新品比母鸡下蛋还快。
LEAP3.0 中央集成式整车架构
毫无疑问,借助零跑汽车 " 四叶草 " 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CTC 电池、全新油冷电驱为代表的 LEAP3.0 创新技术和拥有的优秀成本效益的电动车生态,Stellantis 将更加顺利地实现 "Dare Forward 2030" 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即到 2030 年,集团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 50% 为纯电动汽车。
全球化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在当前全球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化浪潮下,中国车企走向全球的步伐正在加速,各家纷纷展开不同的路线进行布局。而通过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作为汽车行业的后来者的零跑汽车,在全球化速度方面可谓是后来居上。
在中国车企出海的道路上,早有奇瑞、长城、吉利、上汽等传统车企布局海外,后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乘势而上。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 214 万辆,同比增长 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53.4 万辆,同比增长 160%;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基本以出口为主,尚未有车企在海外建造生产制造基地。其服务模式多为与当地经销商集团签约,这样难免受制于人,在市场开拓和竞争上不利于快速发展。不久前,大众集团宣布向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注资 7 亿美元,被认为是中国车企国际化的一个大动作,此举也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然而其合作范围仅限于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新能源车,并没有消息表明其产品将进入大众的全球销售渠道。
零跑汽车与国际巨头 Stellantis 集团组建国际化合资公司 " 零跑国际 ",将借助 Stellantis 集团全球成熟体系,具备出口、销售及生产制造零跑汽车产品一体化的全球化布局。同时,依托 Stellantis 集团在全球其它市场的成熟商业布局,将使零跑汽车以轻资产方式实现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的影响力。2022 年,Stellantis 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销售汽车超过 600 万辆。Stellantis 集团客户遍布全球 130 多个国家,且在 30 多个国家拥有生产制造基地。通过合资公司的组建,将从零跑首款全球化产品 C10 开始,通过 Stellantis 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认可度,快速推动零跑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对于一家中国车企来说,这种全球化的方式,将是最快的捷径,也是最稳妥的路径。
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 借助本次战略投资,Stellantis 集团商业模式中的一片潜力领域将得到开发,Stellantis 集团也将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它市场获利。" 朱江明也表示:" 我们相信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形成的强强联合,将给双方带来互惠双赢的伙伴关系。和 Stellantis 集团一道,我们将继续在技术和商业协同领域保持创新,并将零跑汽车的产品销往全世界。"
此类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前瞻性,是零跑率先走出去做大做强的机遇而不是风险。这将给国内所有的车企带来新的启示,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结语:
无论是凭借自身实力,还是通过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零跑正在实现 " 致力于成为值得尊敬的世界级智能电动车企 " 的目标。无论是动作还是速度,零跑已经在众多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赛道上具备领跑的资格。
汽车行业正在迎来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并且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零跑汽车和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或许是解决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失衡的最佳方案,是资源优化利用,效率提升的最佳途径,这将给全球所有的车企带来示范效应。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车企前来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中国车企将在全球担当重要的角色,高品价比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更多的全球消费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