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0-28
“小田并大田”邳州实践: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种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秋 10 月,在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苏庄村阡陌纵横的田地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大蒜,憧憬着来年的丰厚收成。

陆玉兴和甘志侠,都是今年专程返乡搞种植的,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们,在家乡推进 " 小田并大田 " 土地改革后,他们重拾 " 农民 " 身份,回家种蒜。面对身份转换的新选择,陆玉兴满足地笑着说:" 还是回家好啊。"

△ " 小田并大田 " 后,各家土地变成一块大田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结地方 " 小田并大田 " 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今年以来,邳州积极探索实施 " 一户一块田 " 改革,着力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成效如何?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实地走访邳州 4 个乡镇近 10 个村,在田间地头听百姓聊起 " 小田并大田 " 并出的新变化。

村民回来了!百姓种地更省时省力

苏庄村 57 岁的陆玉兴,常年在宁波打工,自家的地一直给别人耕种,今年是他头一年回家种地,他乐呵呵地和记者聊起身份的转变:" 在外也不易,还是回家好啊。"

△ " 小田并大田 " 后,各家土地变成一块大田

在以前,两三亩地都会被分成四五块,陆玉兴自家十一亩地已记不清总共有多少块,总之是零散分布在四面八方," 布条状 " 碎片化的田地,是他舍去 " 农民 " 身份的重要原因。" 太零散了,机械设备进不去,种植收割全靠人力,承包也包不出去,我直接给别人种了。" 今年,家乡 " 小田并大田 " 后,陆玉兴的十一亩地变成了一块规整的大田地,这让他毅然做出个决定:回家种地!

" 除了我自己的十一亩,我又承包了二十亩,种植大蒜,大蒜的正常行情是一万元一亩,管理好这三十亩就行了。" 说着,陆玉兴笑了起来。

△村民甘志侠

在旁边田地里忙活的村民甘志侠,也和陆玉兴一样是 " 返乡自种人 ",原本她家的 6 亩地被分成了七八块,加钱都租不到机械来耙地。" 你看现在多好,都是机械化操作,比人工节省 70% 成本,还省时省力,当然愿意回来了。"

要问起初为何各家的地都是 " 碎片化 ",还得从上世纪 80 年代说起。当时我国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分地按地块高低、土质好坏、水田旱地等搭配分给各户,由此造成了 " 田地家家有、块块似布条 " 的碎片化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地农村。如今," 小田并大田 " 变成了现实,好种、好收、好管理,成了当地百姓种地的最大变化。

集体收入增加了!" 溢出 " 的土地成增收 " 源泉 "

走进议堂镇议堂村,满目白墙瓦黛、亭廊绿水,一排排小楼美可入画。眼前这极具幸福感的画面,皆是村集体收入增加后用之于民的结果,一切还得从土地说起。

原本村里各户少则四五块,多则十余块不等的土地,出现了大量边角地、水渠、墒沟以及生产路等 " 公摊面积 ",这些零碎的集体用地在多年间逐渐被一些农户侵占使用,或者抛荒。" 小田并大田 " 后," 边角地 " 少了,被侵占的无法耕种的 " 公摊面积 " 经合理改造规划后,又重新变成了有效用地,这部分 " 溢出 " 的土地经过流转,成为当地村集体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 " 小田并大田 " 后,各家土地变成一块大田

以议堂镇为例,该镇已核查盘活集体资源 278 块 1480 亩,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集体资产资源 181 个标段,交易金额 350 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源变资产、变资金。对于零星无法集中使用的地块,统一规划新建公厕、游园广场,打造 " 微菜园 "60 余亩,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

" 对于有些年龄较大的村民来说,自己不愿种地的,可以交给村集体统一承包出去,以往自己每年每亩地只能租到二三百元的租金,现在合并成一块田后可以租到 1000 元,村民收益也大幅提高。" 议堂镇党委书记郭义说。

" 一户一块田 " 是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田块空间位置互换,将二轮土地承包中 " 一户多块田 " 合并为 " 一户一块田 ",并未改变土地的性质,简单概况就是 " 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 "。今年以来,议堂镇作为全市试点率先推进 " 一户一块田 " 改革,目前全镇 15 个行政村 143 个村民生产小组,已完成改革 127 个,实现 " 小田并大田 "3.84 万亩,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争地边 " 矛盾减少了!分地多种形式并存

" 其实在农村因为‘争地边’的纠纷矛盾非常多,小田并大田后,一个生产组几百个地边减少到了几十个,纠纷自然也减少了,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好处。" 宿羊山镇党委副书记李飞介绍,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百姓满意率,该镇 24 个村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推进办法,最终由抓阄的形式确定地块,经过沟渠疏通、土地平整,旱能灌、涝能排,以往所谓的 " 孬地 " 也就不存在了。

△村民在地里忙活着

记者了解到,邳州全域 180 万亩耕地(含园地),有粮田、蒜田、园地、高亢山地和河道地,若采取 " 一刀切 " 的模式,势必会损害群众利益,降低土地利益效率。邳州根据耕地类型,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设立自种区、流转区和预留区。其中,自种区采取 " 一户一块田 " 模式,解决农户方便种田的问题;流转区采取 " 多户一块田 " 模式,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经营;预留区为进城入镇农户或全流转农户选择回村自种预留空间。多种形式并存,让农户之间关系更和谐。

△ " 小田并大田 " 后,各家土地变成一块大田

邳州市 " 小田并大田 ",真真切切换来了百姓的笑颜。截至目前,邳州有 15 个镇 91 个行政村先行先试,266 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试点,实现小田并大田 79228 亩,溢出土地 3323 亩,溢出率 4.1%。今年 1 — 9 月,邳州市村级集体资源上平台成交额 2.137 亿元,溢价率 3.7%。

"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计划和步骤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造,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现增加村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有效耕种面积、减少农业用工、减少药肥种用量、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的‘三增两减一提升’。" 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宁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晓培 文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大田 田地 幸福感 宁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