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疑似四川成都金牛区某小学学生家长的联名信在网上传播,信中要求一名一年级学生转学。据称,这名学生淘淘(化名)多次扰乱教学秩序,攻击同学,已影响其他同学的身心健康。
联名信陈述了让淘淘转学的两点理由。一是,从入校之初,淘淘家长便刻意强调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要求老师 " 特殊照顾 ",扰乱教学秩序;二是,淘淘在班上多次毫无征兆 " 攻击 " 多名同学(可查的学生已上升至 17 名),导致部分同学出现了厌学情绪。并一一列举淘淘动手 " 攻击 " 同学的详细经过,共有 12 起。10 月 26 日,该小学工作人员表示,正在积极沟通。金牛区教育局普通教育科的工作人员称,会到校园内了解学校和家长沟通的具体情况。 ( 据 27 日纵览新闻 )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被同学家长联名要求转学,确实不多见。从公开报道披露的信息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孩子有很多行为 " 不合群 ",而且影响到其他孩子。
目前需要确认信中提到的两点是否属实,尤其是淘淘是否多次对其他同学 " 攻击 ",这 " 攻击 " 是同学间的玩闹,还是存在明显恶意和暴力倾向。
孩子淘气一点,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太出格,更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发力,加强约束和引导,情况严重的不能排除强制干预甚至是看医生了。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强调淘淘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没有错。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入学原则上是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服务学校不能因孩子的问题,或者家长的要求,去剥夺孩子在其户籍地所相对应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其他同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不应受到影响。对于所反映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做出判断和评估,而不是一味强调孩子受教育权。
当然,转学也非上策。即便成功了,不过是让孩子换个地方继续 " 祸祸 "。稳妥的做法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正视同学家长诉求。而拥有 " 独特教育理念 " 的孩子家长,更应当发挥优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约束(例如随班陪读),以减少对同学的影响。
此事也提出一个现实问题," 另类孩子 " 如何管教?孩子有些出格言行很正常,循循善诱加以引导,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所在。如果其言行干扰到周围很多同学,就要警惕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放任和纵容都可能埋下恶果。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