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最大的 " 显眼包 ",非偏暖的气温莫属。大起大落的天气变化少了,相对稳定舒适的气温,让网友感叹:" 晴好复制粘贴,好像秋天都变长了 "" 这是近年来最像秋天的秋天了 "…… 眼下的秋暖还将进一步升级,11 月 1 日到 2 日江苏最高温可达 29 ℃,午后短袖可以返场了。除了江苏,全国也是大回暖。10 月以来,全国大部气温偏高,截至 10 月 28 日,全国平均气温为观测史上第二高。然而,眼下已是深秋时节,这一阵阵暖意从何而来?与逐渐发展增强的厄尔尼诺有关吗?
快 11 月了还能穿短袖,南京即将迎来 29 ℃
暖意十足的周末过后,新的一周气温继续上扬。即将迈入 11 月,江苏省自北向南最高气温依旧被 "2" 字头垄断。今年的 10 月,蓝天白云、暖阳,加上稳定的气温输出,让 " 秋高气爽 " 这个词刷屏。
由于总体气温起伏不算大,昼夜温差也没有拉得太开,秋衣秋裤没能准时 " 上岗 "," 外套 + 短袖 "" 外套 + 长袖 " 成为出行标配。天朗气清、体感舒适,还有绝美秋景作伴,有网友直言:" 这是近年来最像秋天的一个秋天了。"
还有人感叹:" 晴好复制粘贴,南京人的秋天感觉都被拉长了。" 确实,相较于前两年被夏天霸占的秋天,目前来看,今年秋天的长度相当于加长版了。南京常年入秋时间是 9 月 24 日,而 2022 年南京入秋时间是国庆假期的 10 月 4 日;2021 年南京入秋时间是 10 月 15 日,是本世纪以来最晚的入秋日。可以说,今年秋天是一个 " 情绪稳定 " 的秋天了,但能否真的变长,还要看后续冷空气的表现,目前还没有定论。
除了秋高气爽,最近午后不断攀升的气温,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初夏时节,午后不少小伙伴更是重新翻出短袖穿上了。10 月 30 日,江苏最高气温定格在 27.7 ℃,出现在徐州沛县。未来三天全省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预计 11 月 1 日到 2 日南京最高气温还将升至 28 ℃到 29 ℃,早晚也有 15 ℃左右。
根据江苏省气候中心统计,因为近期冷空气活动偏弱,10 月 11 日到 29 日,江苏平均最高气温为 24.6 ℃,较常年同期偏高 2.9 ℃,其中淮北地区偏高 3.4 ℃,江淮之间偏高 2.7 ℃,苏南地区偏高 2.7 ℃,均为 1961 年以来最高值。
偏暖的大背景下,北方多地入冬推迟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近期这波晴暖更为显著。据中国天气 网统计,10 月以来,全国大部气温偏高,截至 10 月 28 日,全国平均气温为观测史上第二高,仅次于 2006 年。10 月 30 日,河南多地最高气温快到 30 ℃了,比南方许多地区都要暖。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过去十天,除了青藏高原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华北、黄淮等地偏高 3 至 4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
大回暖仍在持续。预计 11 月 1 日前后,中东部地区将达到气温阶段性高点,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最高气温偏暖同期罕见。最高气温 25 ℃线北推至华北中部、陕西南部一带,多地或将打破同期最高气温月纪录,像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郑州都有可能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 11 月最暖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偏暖的大背景下,北方部分地区的入冬进程停滞不前。像本来早该入冬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大部、山西南部以及新疆多地,目前都还停留在秋季。不仅如此,按照现在的气温走势,常年此时即将入冬的京津冀、山东、河南北部等地,今年的冬天也很有可能会迟到。
近期冷空气明显偏弱,造成气温显著偏高
霜降时节,本该是冷空气的主场,北方部分地区要开始秋冬转换了,但今年来看,异常的暖意掩盖了霜降的存在感。
为啥会这么暖?还会继续暖下去吗?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助理顾荣直表示,近期偏高的气温和冷空气实力偏弱有关,近期江苏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2 ℃左右。" 由于 10 月北方冷空气明显偏弱,造成气温显著偏高。此外,天气晴好,白天辐射增温显著,热量不断积累,造成气温上升。" 他补充表示,随着 11 月冷空气逐渐增多,偏暖的格局也将被打破。
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 10 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高,但 11 月开始,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较前期有所增强,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其中 4 日到 6 日平均气温将偏低 1 ℃~2 ℃。在冷空气的努力下,目前北方多地异常偏暖的局面可能会被拉回正轨,气温将由前期的偏高转为阶段性偏低或者接近常年。
由于前期气温偏高程度过于离谱,后续降温幅度也会非常剧烈。顾荣直介绍,就江苏而言,11 月 2 日前依旧以晴好天气为主,3 日到 4 日受高风槽影响,全省自北向南将有一次降水过程,5 日降水过后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温降幅 6 ℃ ~10 ℃,最低气温出现在 6 日早晨,淮北北部 4 ℃左右,还会出现初霜冻。受降水和降温双重因素影响,最高温相较周前期会有 10 ℃ ~12 ℃的降幅,5 日 -6 日最高温仅有 15 ℃左右。受冷空气影响,还会出现陆上 5 到 7 级、江河湖海面 8 到 9 级偏北大风。
以南京来看,11 月 3 日夜里到 5 日白天,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将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5 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4 小时气温下降 6 ℃~8 ℃,伴有陆上 5 到 7 级、水面 6 到 8 级的西北大风。
厄尔尼诺在增强,近期偏暖是它的 " 锅 " 吗?
近期的温暖,和眼下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关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 7 月 4 日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幅度继续增加,截至目前已达 +1.5 度的中等厄尔尼诺标准。多家数值机构预测,本次厄尔尼诺强度将在年底达到顶峰,成为本世纪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 仅次于 2014-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南信大气候预测系统最新预测,以及国际上各类模型预报结果,今年厄尔尼诺强度将在未来两个月达到顶峰,但不会达到诸如 2015/2016、1997/1998 和 1982/1983 厄尔尼诺事件那么极端强,最高可能达到中等偏强,海温偏高在 1.5 到 2 度之间。强厄尔尼诺的判定标准主要是根据海温异常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划分的,一般大于等于 2 度并且要持续至少三个月才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 近期的观测指数虽然超过了 1.5 度,但三个月平均能否达到 2 度以上,暂时还没有结果,并且未来增强的空间不算大。"
虽然是中等偏强的强度,但厄尔尼诺对于全球温度变化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罗京佳表示,整个热带地区的海温偏暖,都有利于全球气温偏暖,这也可能是今年目前为止东亚偏暖的原因,但具体贡献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我国可能偏暖,甚至达到暖冬的程度。此外,南方的降水也可能会增多。
另外,印度洋的 " 正偶极子 " 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其发生时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秋季一般是偏高偏暖的。据悉,印度洋 " 正偶极子 " 也是一种海温异常现象,当其发生时,印度洋西部海面水温高于东部会导致印太暖池,海温偏低,印度洋沃克环流减弱,引起亚洲、非洲等气候的变化。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红艳 / 文 牛华新 / 摄
(校对 胡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