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0-31
快快评丨电动自行车该如何畅行高校校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年来,共享电动自行车在一些城市布局的同时,也让一些高校感受到了显而易见的便利和管理的难度。近日,媒体密集关注了广州高校事关电动自行车的事件和话题。

其一,近日南都报道,有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反映,学校在国庆假期内把很多电动自行车拖走了、不知去向。该校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学校保卫处开展了新一轮电动自行车清理整治,对象为校内无牌、假牌、已挂失车牌和已毕业学生的电动自行车。

其二,10 月 30 日南都报道,近来,为有效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进一步强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广州部分高校采用了 " 增共享 " 的方法,引进了共享电动自行车,方便师生校内通勤。不过,校内共享电动车的出现,也引发了 " 不会骑也能用 "" 出事故谁负责 " 等讨论。

其三,10 月 30 日,上游新闻报道:9 月 27 日,华南理工大学大一女生小木(化名),搭乘同学驾驶的共享电动车返回宿舍途中意外摔倒,头部着地,在未戴头盔的情况下,伤势严重,昏迷不醒。10 月 30 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其亲属处获悉,小木于 10 月 28 日离世。

将这三则新闻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这三个关键词:乱象、祸端、治乱。

在一些大学校园,由于 " 地盘 " 大、目的地较远,师生日常通勤颇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就成为一种即插即用的出行 " 利器 "。但在粗放式使用和监管的背景下,乱骑乱放成为常态化现象。而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甚至发生殒命惨剧。在这种情况下,各校纷纷加强管理,欲让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规范化。其中,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更是表现了校方希望以品牌化、规模化模式引导师生主动配合 " 新政 " 的美好意图,但无奈此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正如媒体记者所提醒的,共享电动车在广州高校投放,也存在 " 是否合规 "" 是否需要牌照 "" 安全事故谁负责 "" 如何安全教育与管理 " 等问题,至于在管理细节上,也有诸多亟待改善之处。南都报道提及,在前述女生出事之后,随处可见学生无头盔骑车、载人情景。这意味着不少学生依然没有吸取教训,也意味着规范化管理远未实现。

应该明确的是,高校引入电动自行车,是改善高校交通生态、服务于师生的必由之路。既不能贸然否定这种努力,一禁了之,也不能对乱象放任不管。重点是以法治之力扭转乱局。

电动自行车虽然行进在高校之内,但不能成为 " 法外交通工具 "。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更为严格的管理模式中,严格执法,让法律法规的光芒照亮校园的 " 车流 ",是题中之义。至于如何让校内的管理手段与国家的管理规则无缝衔接、把关人做到守土有责,也就成了不可绕开的议题了。显然,高校的管理者需要把视线拉得更长。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相关标签

电动自行车 电动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