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10-31
北方局地暖热现象持续,入冬会推迟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10 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截至 10 月 28 日,全国的平均气温仅次于 2006 年,为气象观测史上第二高。据悉,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 日,华北、黄淮等多地暖热还将进一步升级,多个城市的日最高气温或将破纪录。为何会出现如此罕见的暖热天气?气温何时回归常年正常水平?

北方局地暖热现象持续

多地或创 11 月最暖纪录

本周前期,中东部升温还将继续。 预计本周初,全国大部仍会以升温为主,并且大幅偏离常态。特别是华北、黄淮一带,11 月初暖热程度还会升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会超过 30 ℃部分,比如,郑州,菏泽等地可能在 11 月 1 日前后迎来当地 11 月观测史上的首个 30 ℃。

在如此偏暖的背景下,今年北方部分地区入冬进程停滞不前,目前本来早就该入冬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大部、山西南部以及新疆多地仍然停留在秋天;而常年此时即将入冬的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按目前的气温走势,冬天也大概率会 " 集体迟到 "。

在南方,江南、华南也将于本周陆续加入升温大军之中,预计 10 月最后两天一直到 11 月初,江南、华南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都将维持在 25~30 ℃左右,阴冷湿凉逐渐被晴朗温暖所替代。

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王伟跃向中新网介绍,从 9 月 1 日 -10 月 24 日的近两个月气象数据显示,今年秋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 15.6 ℃,较常年同期偏高 1.2°C,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甘肃中部、新疆东部等地偏高 2~4°C。偏高程度异常明显。

据她分析,究其原因,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不强,影响位置偏北;从环流系统来看,在中高纬环流比较平直,我国大部地区受高度场正距平控制,西伯利亚高压总体偏弱。在暖脊的控制下,利于整体偏暖。

△ 全国最高气温 72 小时纪录

中东部开启晴多雨水模式

预计 11 月初开启降温

过去几天,江南、华南等地经历了大范围的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雨势强劲,但从 10 月 29 日开始已进入了收尾阶段,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等地。

10 月 31 日,江南北部降雨将结束,而广东、广西雨势将增强。预计西藏东部、川西高原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广东西部、广西等地有中雨,其中,云南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

至于最近异常偏暖的格局也不会持续太久。预计 11 月 2 日至 3 日、4 日至 6 日将先后有两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

据了解,这两股冷空气不仅波及范围广,降温效果也会很显著,大部地区或将迎来 10 ℃左右的降温,部分地区降幅甚至可能达到 15 ℃,届时北方多地暖如立夏的局面将被暂时打破,气温陆续回归常年正常水平。

此外,预计 11 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华北北部、东北一带还将有较强雨雪天气现身,大城市中,哈尔滨、沈阳等地都有可能出现降雪。

△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华北等地雾和霾增多

警惕秋收作物滋芽或霉变等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在气温偏高、大气静稳的条件下,华北、黄淮等地容易有雾或霾天气出现。另外,西南地区一带需早晚需警惕低能见度的情况。

预计,10 月 30 日至 11 月 2 日,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到中度霾天气,其中华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11 月 2 日夜间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大气扩散条件逐渐转好,霾天气减弱消散。

除了霾天气,华北中南部、苏皖、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雾,能见度下降明显。

王伟跃表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可能导致气象干旱的发生和持续,需关注干旱对农业生产、草原森林火险等的影响。

此外,气温偏高有利于已种植作物生长期的延长,但不利于已经秋收的作物进行储存,需警惕作物可能出现的滋芽或霉变等情况。

王伟跃还提到,仍需警惕前期偏暖,后期如果有较强冷空气来袭时,温度的强冷暖转换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她提示大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防御措施。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江南 广西 广东 云南 内蒙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