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自 10 月 28 日起发生 PM2.5 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分析,秸秆焚烧是东北地区此轮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显示:截至 10 月 31 日 16 时,大庆、朝阳 2 个城市出现 PM2.5 重度污染天,哈尔滨、绥化 2 个城市出现中度污染天;11 个城市 PM2.5 小时浓度超过 150 微克 / 立方米,其中哈尔滨、绥化 PM2.5 小时浓度超过 500 微克 / 立方米,绥化在 10 月 31 日 8 时 PM2.5 小时浓度峰值甚至达到 735 微克 / 立方米。
10 月 28-30 日,多源卫星监测到东北地区出现大量秸秆露天焚烧火点,主要分布在吉林中部、辽宁中部和黑龙江南部地区,其中哈尔滨、长春、吉林、辽源、绥化、抚顺等城市火点较为密集。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在分析成因时表示,区域内露天秸秆焚烧强度较高。秸秆焚烧排放的污染物在夜间累积,加重 PM2.5 污染。
10 月 28 – 30 日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火点分布图
专家表示,东北地区秸秆焚烧高峰期集中在每天 12-18 时,其中 10 月 30 日 15 时火点个数达到峰值。每次秸秆密集焚烧后 3-4 小时,污染物排放快速累积叠加区域传输影响,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出现不同程度恶化。例如,28 日 21 时大量秸秆焚烧逐渐结束后,大庆市 PM2.5 浓度于 29 日 3 时开始连续出现 10 小时超标现象,3-10 时甚至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29 日和 30 日下午秸秆集中焚烧结束后,哈尔滨和绥化市夜间 PM2.5 浓度由轻度污染骤升至严重污染。
10 月 28 日 0 时 -31 日 8 时,哈尔滨及周边城市 PM2.5 浓度以及东北 40 城市秸秆焚烧小时火点个数变化情况。
" 不利地形和气象条件易于污染积累。"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还提到,10 月 27 – 28 日,哈尔滨 - 长春 - 沈阳城市群一带地面风速小于 2 米 / 秒;29 日区域转南风,30 日白天西北风短时过境,入夜后区域再次转为均压场控制,风速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区域内清晨时段在地面至 500 米高空范围内存在较强逆温。污染物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均受到抑制,容易导致污染物累积。
松嫩平原地区呈 " 簸箕 " 地形,污染物容易在大兴安岭山前城市滞留聚集。以哈尔滨为例,后向轨迹分析表明,10 月 29 日 PM2.5 浓度峰值时段存在本地和西南方向(火点密集地区)气团的共同影响。
据预报,11 月 1 – 2 日,区域扩散条件一般,预计黑龙江西南部、吉林大部、辽宁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黑龙江西南部、辽宁西部局地可能达到中度污染,其他地区以优良为主。2 日午后受西南大风影响,区域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现短时 PM 中度污染。3 – 7 日,受冷空气过程影响,扩散条件较好,预计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优良。
(图片均来自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