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02
快快评丨种植户药材遭哄抢,“误会”能解释一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的万女士发视频称,自家承包土地种植的 500 亩药材遭到村民哄抢。视频显示,有不少人拿着筐、篮子和袋子挖药材。万女士表示,自家雇了二十多个人(在田间看着)都拦不住来哄抢的上百人。

对此,当地发布通报称,是药材种植户对种植的白术在第二遍收割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机械发生故障,附近村民误认为种植户第二遍已收割完毕,遂进地捡拾药材(药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种植户允许村民到田地内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种植户劝阻无果后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劝导群众离开。

这是一份用心良苦的通报。

首先,通报没有突出这次参与的人数,而是用 " 群众 " 轻轻带过,努力将事件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其次,通报巧妙运用了 " 捡拾 " 这个词,将一个可能违法的事件,用了一个普通动词定性。

最后,通报还作了补充,试图用 " 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 " 这一信息,解释事情发生原因。用约定俗成的理由,打出 " 感情牌 "。

药材还没收完,群众就蜂拥而上 " 捡拾 ";种植户多人上前阻止,群众仍我行我素 …… 这样的操作,仅是 " 误会 " 一词能概括的吗?

用心良苦的通报之后,真能换来一个 " 不再出现 " 的结果吗?恐怕谁都不敢打包票。

" 误会一场 " 式通报,似曾相识的味道。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前不久发生的 " 捡拾玉米 "" 捡拾大豆 " 等事件,好像万物皆可捡拾," 误会一场 " 也可以解释一切。

此事件中,未经他人允许 " 捡拾 " 是事实,不听劝阻仍然 " 捡拾 " 是事实,作为自然行为人,须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而当地 "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 的通报,不但无助于消除人们的 " 误会 ",反而加深了对地方形象的负面印象。

虽然当地农业农村局已经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服务和管理,但对于此类群体事件,相关部门还是有必要对 " 闹剧 " 带头人做出适当惩戒和教育,只有二者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杜绝 " 法不责众 " 的心态,更好服务人民。如果认为 " 误会一场 " 式通报能解决问题、修补地方形象,那真是大大的误会。

现代快报+评论员 灵灵幺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派出所 子和 报警 田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