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文豪 记者 陈云龙 宋体佳)近日,常州溧阳法院高新法庭审理了一起商业秘密罪刑事案件,被告人范明(化名)自 2015 年起,连续多次将所在公司(下称 A 公司)的大量技术图纸、产品配件的技术参数提供给刘刚(化名),帮助其生产与所在公司类似的产品,范明以此获利数十万元。两人都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范明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1 个月,并处罚金 18 万元。
△ 宣判现场
据了解,范明在 2008 年至 2021 年期间,先后担任 A 公司技术部职员、副部长,并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等。A 公司在内部管理过程中,针对产品技术图纸,采取了与相关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制定公司图纸管理规程、对电子版图纸进行加密和审批解锁等保密措施。
2015 年至 2021 年间,范明通过私自拷贝、夹带等方式,从 A 公司窃取大量技术图纸、产品配件的技术资料和重量等技术参数,随后以私人邮箱、QQ、微信、直接拷贝、电话告知等方式提供给刘刚并收取报酬,6 年来累计获利数十万元。刘刚明知这些信息属于 A 公司的商业秘密,仍借助这些商业秘密生产与 A 公司相似的产品,两人的行为给 A 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经鉴定,范明售卖的信息属于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经营和技术信息,其中技术信息与 A 公司主张的技术秘密点构成实质相同,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刑事责任。购买商业秘密的刘刚,也被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 本案系溧阳法院审理的首例侵犯商业秘密罪刑事案件,有典型意义。商业秘密,尤其是其中的技术秘密,是权利人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所取得的智力成果,保守商业秘密是员工的职责。我国《刑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有严格的规定。" 法官杨文豪提醒。
(法院供图 校对 张红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