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散澹,街头巷陌
城市的味觉密码,就藏在不意之中
举箸之间
城市的风味、气质,乃至人情、历史
通通涌上心头
最具人气的那些网红美食街
之所以成为网红
是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灵魂
那是古城千年文脉的延续
又是人间烟火气的集结
来吧!
跟随文脉君的 " 南京行迹 " 走街串巷——
有味是清欢
锁金村
锁金村,这处地名,有着千百年的沉淀。
相传,当初秦始皇命令手下的一大批风水先生去全国各地寻找龙穴宝地,有位姓淮的风水先生来到南京。
这位淮先生夜观星相,发现当空一颗亮星,其他繁星围绕此星旋转。
站在紫金山顶眺望远方,长江从西面在此地竟然拐弯北上,并绕行东流去,而东面有群山围绕,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真乃升龙唤凤之宝地也!
秦始皇听完龙颜大变,命铁匠打造一条纯金的金龙,并用钢链锁住,埋于龙眼处,视为锁龙。
从此,这一带就叫锁金村。
《江苏文库 · 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 · 镇江卷》记载了 1957 年考古专家曾对锁金村进行细致的考古,发掘了先吴文化。
锁金村,似乎自带着旧时光的浮光掠影,走入这里感受到的是一种闹市中的静谧。
拖着小推车逗留卤菜店的老人,在窗口寻寻觅觅。手一指,老板便知道她要什么。
卖饼的老板娘早早做好了饼,等待顾客盈门。这条街似乎有点卷,四面八方的饼,五湖四海的手艺。
锁金村农贸市场是锁金村的 " 点睛之笔 "。
一进去,一种菜场特有的调味品味道扑鼻而来。远处能听到鸡鸭的鸣叫。
可能在菜市场才能听到这么多硬币落盘的声音。大爷大妈们似乎还是习惯从身上掏出钱包,再从钱包里找出钱币来。
今天,徘徊在锁金村的除了附近的居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外来人。
锁金一村、锁金二村、锁金三村 …… 慢节奏的生活,成了都市人梦想中的生活方式。
一根淀粉肠,一块炸年糕,一碗鸭血汤,咸了,就着饼吃,淡了,再炸个童子鸡。
生活的本味,就在清欢之间。
生活当如沸
八宝前街
八宝前街这个名字令人好奇," 八宝 " 是哪八宝?
久居此地的老南京会告诉你,这是明代传下来的地名。
相传,这条路上曾经铺有元宝、金钱、蜈蚣、喜鹊、金鸡、蛤蟆等八种图案,人称八宝。
穿行于此,望得见沸腾的生活。
作为镇街之宝的芳姐重庆名小吃,店里常年坐满了食客。
芳姐最近可是个网红人物。著名作家冯华拍摄的纪录片《秦淮河边一间房》将芳姐设为主角之一。
从重庆到南京打拼出一番精彩的芳姐,在片中十分出彩。她的生活如沸,热气腾腾。就像八宝前街的质感。
时至今日,随着食客口味的不同," 八宝 " 可以有无数种解读。
八宝可以是糕点点心类的八宝:糖油果子、芝麻大糕、绿豆板栗饼、糯米蛋糕、麻团、韭菜盒子、酱香饼、千层饼 ……
八宝也可以是肉香四溢的八宝:酸辣粉里的肉臊子、浸在泡椒里的鸡杂、小馄饨里面的肉馅、菜场门前的猪头肉、黄牛肉,还有鱼圆、蹄花、小酥肉 ……
八宝前街的热闹,离不开坐落于此的尚书巷菜市场。
这个名字,文化气息满满。尚书,指的是明代的倪岳。
相传,倪岳出生在学霸世家,一门三进士。他跟父亲同入翰林,有人称赞 " 衣冠之盛,为南都第一 "。
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传说他在病重去世前几天,还亲自写推荐官员的奏稿,都顾不上交待后事,死而后已。
《江苏文库 · 书目编》之《江苏艺文志》(南京卷)记载了倪岳其人其事
今天的尚书巷菜场聚集着附近的居民。
习惯了逛菜场的人,喜欢的就是这份习惯。站在肉摊旁,可能一个眼神交会,老板就知道你要一块肉的什么部位。
走在八宝前街,你会迷醉于这样的烟火气。一个转角,可能又会和一幢民国建筑相逢,与历史扑个满怀。
时尚老字号
科巷
科巷是南京菜市场的排面,现在也以美食而闻名。
鲜有人记得," 科巷 " 这个名字其实与 " 科考 " 有关。
地名里的 " 科 " 其实指的是 " 武科举 ",这里在古代是武科营盘驻地。
说到科巷,不能不提的还有曹雪芹。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曹家,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因此把江宁织造府所在地称为大行宫。而科巷是大行宫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江宁织造府,和小说中描写的荣宁二府一样,也是占了半条街的。东起利济巷,南临太平南路(吉祥街),西至碑亭巷,北对长江路两江总督府。整座府邸集办公、居住功能于一体,从东到西分为三路:东路是办公衙署,共六进;中路是住家府第,共五进,也就是现在从科巷到南京图书馆的范围;西路是戏台、射圃、花园等休闲场所。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之《康熙江南通志》提及了有关江宁织造府的内容
再看今天的科巷,怎一个 " 潮 " 字了得?
琳琅满目的门头,人头攒动的食客。走在这里,竟有一种置身香港美食街的错觉。
对于老南京人而言,总有来科巷逛菜市场的记忆。一家菜场能被评为 " 南京老字号 ",足以证明它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
科巷菜场已经升级为科巷美食市集,一楼聚集美食,二楼辟为菜场。正如门口大字所写," 品人间烟火气 ",是它永恒不变的使命。
《江苏文库 · 书目编》之《江苏地方文献志》中记载了百年前菜市场的故事
关于菜场,关于人情
文脉君这一番行走发现,但凡美食街想要成为网红,大抵拥有相同的灵魂——千年文脉的延续,人世间的烟火。
有人说,菜场是治愈人心的地方。摸一摸这热气腾腾的生活,心就被打开了。
与在大型商超买菜不同,在菜场买菜享受的就是你一句:" 多少钱啊?" 老板给出的一句回应。夹杂着挑挑拣拣,讨价还价,或者与相熟的菜贩之间鸡毛蒜皮的闲聊 ……
所以,当你来南京旅游,找到一条 " 网红 " 美食街的时候,不必去追逐那些 " 网 " 得过于喧嚣、" 红 " 得千篇一律的调调。
今人也许早已不知这些街巷过往的故事,但地名在,文脉就仍在百姓的生活中跃动。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热火朝天的人间烟火,这才是网红美食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王凡 / 文 牛华新 苏蕊 / 摄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