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03
建言献策、凝心聚力,这场研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深化研究。如何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做示范?如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走在前、做示范?11 月 3 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社科联(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理论研讨会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研讨会汇聚了南京市政府多个部门负责人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南京新实践理论,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支撑。

如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围绕 "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内涵、目标及南京实践 " 为主题作主旨发言。他表示,南京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作主旨发言

专题研讨环节,多个部门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经验做法,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点评。围绕 " 南京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做示范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愿华介绍经验做法,并坦言,南京在国家创新体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仍需提升,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和集群发展质效还需提升,创新主体引领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劲。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愿华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诗波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诗波建议,重点从五个方面部署,一是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强化同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对接,共塑产业创新策源功能;三是加快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四是优化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场景应用体系;五是持续深入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引领都市圈发展

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祝瑞波介绍,近年来,南京在推进 " 一带一路 " 对外合作发展方面,交通设施能级不断提升," 创新丝路 " 建设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开放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南京都市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祝瑞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伟建议,南京要全面围绕提升特大城市核心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建 " 一带一路 " 提供强劲活跃的重要动能。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介绍,人社部门强化就业优先,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完善体系,织密兜牢社保安全网;注重防治结合,聚力维护权益促和谐;创新便民利企,致力优化服务拓供给。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和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薛莉

谈到如何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薛莉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高质量就业,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和谐就业、体面就业;二是完善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利用数字赋能,促进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精准化。

讲好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 " 南京在文化自信自强上走在前、做示范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经地生,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展开专题研讨。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经地生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

" 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塑造了南京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风貌,也让南京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经地生介绍,南京重视加强对文物、古籍、非遗的活化利用,谋划推动南京段长江文化高质量发展,广泛传播弘扬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南京还将更注重美好空间建设,注重文学熏陶滋养,注重文学繁荣发展。

戴珩建议,深入挖掘长江南京段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进一步发挥世界 " 文学之都 " 品牌作用,讲好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绿色转型

南京依江而生,因江而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与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学院教授李爱民展开专题研讨。李文青表示,南京长江大保护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保障环境安全的压力仍然较大。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和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学院教授李爱民

"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李爱民建议,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多管齐下为基层治理探新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 " 微细胞 ",围绕 " 南京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 " 主题,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李永才介绍,近年来,南京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接下来将以党建引领强基础,以 " 三治 " 融合促推进,以服务升级惠民生,以网格治理提质量,以智慧治理赋效能,以平安稳定护底线。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成伯清看来,城市治理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激发城市活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三是构建富有神韵和吸引力的都市共同体,真正让城市成为大家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城市治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抓手,是党建引领,人民至上。"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西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经过深入讨论,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共识。这些成果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

(校对 胡涛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南京 研讨会 长三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