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吴承恩作品票房 59 亿 " 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吴承恩出生于淮安河下古镇,是地地道道的运河文学家。和吴承恩一样,至今 " 贡献票房 " 的运河文学家、运河文学 IP 还有很多。
大运河孕育的文学 IP,凭什么至今 " 霸榜 "、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流量?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网友热议:
顶流编剧吴承恩断层第一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吴承恩为中国电影贡献了近 60 亿的票房,作品被翻拍成电影超过 130 部,贡献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许多优秀电影作品,还有一部上映时间已经排到了 2030 年。
话题引发网友热议:"《西游记》简直承包我的童年 "" 这才是真正的顶流 "" 吴承恩是内娱第一顶流编剧 "" 一骑绝尘,断层第一 "" ‘吴承恩’‘西游记’这两个金字招牌,本身就是票房的保证 "。
明清小说家吴承恩出生、成长于淮安河下古镇。千年繁华的河下,与大运河相依而生,青石板路铺就街巷肌理,古朴而厚重。如今,吴承恩故居、西游记 IP 元素,成为这座运河古镇的特色打卡点之一。
大运河孕育的古代文学
一直是 " 流量密码 "
和吴承恩一同成为话题人物的,还有多部文学家。据上述统计显示,蒲松龄参与影视作品 120 部,罗贯中参与作品 67 部,施耐庵参与作品 100 部,曹雪芹参与作品 41 部 ……
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歌舞剧 …… 在流行文化 " 圈子 " 里,大运河孕育的古代文学一直是 " 流量密码 "。
电影《画皮》《倩女幽魂》等都出自《聊斋志异》。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中《罗刹海市》《花妖》等歌曲今年大火,题材也是来源于对《聊斋志异》中故事的重新演绎。
江苏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自 2021 年首演至今,所到之处一票难求,成为中国演艺市场的一张爆款名片。
近日,江苏新创歌剧《桃花扇》首演,穿越 300 年,清初文人孔尚任的传奇剧本登上歌剧舞台,用古韵演绎 " 新声 "。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活,追根溯源,许多原著作者的生平经历都离不开大运河——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除了担任江宁织造,还曾任苏州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家和苏州织造、杭州织造都是亲戚;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一生屡试不第,在大运河边的高邮、宝应做幕僚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聊斋志异》也是创作于游幕期间;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在淮扬一带任职,负责疏浚黄河入海口,也因此接触到冒襄等复社文人,沉浸式了解秦淮河边上演的那段南明往事。
专家观点:
借助流行文化普及传统文化
古代小说经久不衰,成为影视作品改编取材的 " 富矿 "。仅看今年,古代小说 IP 翻拍的作品层出不穷。电影《封神第一部》、歌曲《罗刹海市》让《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热卖,山东淄博的蒲松龄纪念馆成为一票难求的打卡地。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代小说网 " 创办人苗怀明一直关注着这一系列 IP 翻拍作品。他表示,中国文学史上雅俗文学的互动,在当下有了新篇,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他认为,电影、流行歌曲这些新的方式,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当代普及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助流行文化的形式。古代文学 IP 改编作品的火爆,说明年轻人对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 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 苗怀明认为,我们现在谈论的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正是从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演变而来。" 大家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中国的现代文明。再过五百年、一千年,我们现在创造的,就是后人要继承的传统。"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曦 施向辉 刘畅
来源:中国大运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