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07
长江策丨中国省级开发区百强揭榜:江苏15席,凭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不久前举办的 " 中国县域 / 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3" 发布了《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3》, 报告揭晓了 "2023 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

根据榜单,在参与评价的 2100 余个省级开发区中,江苏有 15 个开发区入选百强,是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6 个开发区位列前十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位列榜单第一," 苏大强 " 的名号再一次坐实。

△ 2023 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图源:壹城发布

省级开发区发展呈现五大新特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榜单的指标体系包含综合实力、区域活力、创新创业、开放协作、四化转型五个维度,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总收入、" 四上 " 企业数量、省级及以上 " 专精特新 " 企业数量等 23 项具体指标。同时,设定了 " 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或园区总收入超过 300 亿元 " 这一门槛条件。

总体来看,伴随区域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省级开发区分化加剧,整体呈现 " 大而强 "" 小而美 " 各美其美,为不同类型开发区探索独具特色发展路径提供了最新示范。

报告认为,2022 年以来,全国省级开发区发展呈现五个新特征:

一是链条式发展、集群化布局成为省级开发区的重要 " 发展共识 ";二是区域产业转移为中西部省级开发区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三是营商环境建设成为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四是制造业服务化对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五是部分省级开发区 " 升格 " 愿望日趋强烈。

报告指出,省级开发区是县域和市辖区的产业集聚平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抓手,创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图源:江苏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

以 " 第一名 " 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虽然才成立 8 年,但常州经开区 2022 年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千亿、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2000 亿。

截至去年底,常州经开区的市场主体总数达 51784 家、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 94 家、上市企业 14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24 家,成为省级开发区 " 大而强 " 的典范。目前,已形成绿色优特钢、轨道交通、绿色家居、智能电机四大特色产业,以及汽车电子、光电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一个开发区的发展带动了片区的整体开发。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成功创建 4 个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 个市级美丽乡村。同时,一批城市功能区也随着经开区的壮大而诞生。迅速崛起的东方新城、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常经开第二实验小学等等,探索了园区发展的新生态。

"15 强 " 青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江苏泰州港经济开发区 图源:泰州市政府官网

这次江苏入选的 15 个经开区分别是: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泰州港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江苏省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相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江苏省麒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东台经济开发、江苏省南京徐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它们分别来自江苏的 8 个市,数量分布较平均。其中,作为省会的南京拥有 4 个上榜经开区,为省内数量最多的市。常州、泰州、苏州、南通分别有 2 个,无锡、镇江、盐城各 1 个。

围观江苏入选前十的经开区,不难发现它们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注。

溧阳高新区是中关村在北京市外设立的第一个科技产业园区。园区集聚了科达利、璞泰来等 60 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国内产业链完备、产出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2022 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 1000 亿元,产量分别约占全国 15%、全省 38%。

泰州港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功能性食品饮料、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支撑产业,以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新能源商用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太仓高新区则是以汽车关键零部件汇聚、产城创新融合、德企聚集为主要特色的高新区。重点打造了以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要构成的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未来,太仓高新区正在通过建设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集群,进一步打造自主可控的高新产业高地。

泰兴经济开发区聚焦 " 创新转型、绿色发展、能级提升 " 三大主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氯碱、烯烃产业链,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基础、以新材料和健康美丽(医药、日化)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 "1+2+X" 现代产业体系。

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也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 " 优先选项 ",初步形成 " 风光氢储 " 四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2022 年,临港开发区实现新能源产业规上产值 434 亿元,占全开发区规上产值三分之一强,占江阴新能源规上产值超 70%。

可以窥见的是,部分省级经济开发区呈现一种发展趋势,即在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的同时,着重布局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力。

现代快报 + 记者 龙秋利

(校对 胡涛 编辑 苏湘洋)

相关标签

江苏 常州 高质量发展 美丽乡村 新三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