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陆羿 高金军 记者 刘伟娟)广袤的土地上,农机设备经过之处,土块被深翻上来,再进行打碎、建垄,就可以播种了。这是 11 月 8 日下午,在南京市浦口区 2023 年秋季生态型犁耕深翻观摩会现场,出现的令人频频称赞的一幕。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犁耕深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耕作方式,这种为土壤 " 松筋骨 " 的举措,将为农户增产增收。今年,南京浦口计划生态犁耕深翻还田 1 万亩,为夏粮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观摩会现场,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聪介绍,带圆盘的犁耕农机设备主要是将土块深翻上来。" 以前传统的旋耕模式,只能翻土到地下 10 公分左右,这样会导致根层比较浅,大量杂草堆积其中,土壤肥力下降,种子着床比例降低,最终导致出芽率降低。" 陈聪表示,如今采用铧式犁、圆盘耙等设备开展犁耕深翻,其深度能达到地下 20 至 25 公分,犁耕深翻过程中,杂草、秸秆、虫卵等皆被翻下去,从而达到了疏松土壤、减少草害和病虫害等效果。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深翻上来的土块较大,经过旋耕机操作后,土块被切碎、整平,这样土质变松软后,就方便种子入土了。而且,种子能扎根深一些,到了冬天,不容易被冻坏,能大大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另外,将秸秆粉碎深埋后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增加了土壤肥力。
看着翻完的田块,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乃兵很是开心:" 马上就可以种植小麦了。" 作为一名种田 " 老把式 ",许乃兵坦言,在使用犁耕深翻技术前,他明显感到土地 " 没劲儿 ",去年合作社成为犁耕深翻试点基地,他们发现使用该技术后,田块墒情好,出苗率高,虫害少,麦苗间没有枯叶和杂草," 重点是经过测算,产量也有所提高,每亩能增产两三百斤。"
陈聪说,生态型犁耕深翻是农机化技术的一次升级,是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一次升华。此前,受制于农机设备保有量较少,犁耕深翻难以大规模推广开来。如今,随着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机械化,该模式得以迅速推广。
为了让农民看得见、学得到、真受益,浦口区邀请全区种植大户现场观摩。据悉,为促进犁耕深翻在全区广泛应用,浦口区对参与农户给予补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以前秸秆禁烧每亩田补贴 50 元,犁耕深翻再补贴 25 元,相当于每亩田补贴 75 元,大大减轻了我们种植户的压力。" 许乃兵说。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