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09
南京刚刚“上新”的几条街巷,一条比一条有来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期,南京通报了 2023 年街巷精细化更新情况:

目前,南京已完成 180 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并打造了 26 条精品特色街巷、5 个美丽街区。

玄武区的香林寺路、鼓楼区的金银街、秦淮区蓝旗街、雨花台区的乐乐街 ……

一条条 " 新 " 街巷,一个个 " 新 " 街区,实在好逛。

在新奇时尚的背后,这些街巷还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历史脉络。

本期推文,文脉君带着大家走进这些 " 上新 " 的街巷,解读背后的文脉密码。

香林寺路

这里竟是曹雪芹的 " 取景地 "?

从北安门街走进香林广场,面前是极开阔的一片绿地。

步道蜿蜒,拾级而下,生活在这一带的老南京还记得,这里曾经尽是破落的板房,旧砖垒砌。而今旧貌换新颜。

如果你悉心寻找,没准还会在附近发现那座鲜为人知的百年古刹——香林寺。

这座寺庙最早追溯到明朝初年,彼时朱元璋定都南京,在北安门外建了一座兴善寺。这便是香林寺的前身。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中的《新都名胜记》中提到,到了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寺庙的名称正式定为香林寺。

传闻这一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见这里景致极佳,幽香阵阵,于是提笔写下 " 香林寺 " 几个字。

一度,香林寺也与古林寺、毗卢寺并称 " 南京三大寺 "。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之《新都名胜记》

很多文人雅士都在香林寺留下过足迹。

在吴敬梓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有两个非常要好的知交,一位叫严长明,一位叫涂长卿,三个人经常吟咏于南京的山山水水。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香林寺的影子。彼时,严长明和涂长卿还拜访了寺中的江月上人。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吴敬梓》详细讲述了吴敬梓与好友交游的经过

如果一定要给香林寺找一个 " 形象代言人 ",非曹雪芹莫属。

《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写道," 这铁槛寺,原是荣宁二公当日修造的,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族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 ……"

香林寺,就是 " 铁槛寺 " 的原型。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还发现了 " 香林寺庙产碑 ",上面写着:

" 前织造部堂曹大人买施秣陵关田二百七十余亩,和州田地一百五十余亩。"

蓝旗街

当年的柳树湾,今天的蓝旗营

蓝旗街位于秦淮区北部,西起御道街,东临月牙湖城墙,全长约 1 公里。

顺着成排的梧桐指引向前,街边转角时不时会带来小惊喜。

这里随处可见特色的墙体彩绘、散发着浓浓创业氛围的手工涂鸦、代表街区气质的主题雕塑 ……

就连街角的石墩、公交车站、店家的招牌,都透着满满的艺术气息。

烟火,又不失温情。

蓝旗街这个地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

顺治时期,豫亲王多铎攻占南京,并把这里作为屯驻之所、正蓝旗衙门所在地。

在改叫蓝旗街之前,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柳树湾。

相传,柳树湾曾是一片荒地,歪七扭八长了一堆柳树。后来,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要在这里建宫殿,居住附近的居民不得不迁离。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之《金陵古迹名胜影集》收录了很多珍贵的明故宫古迹照片

传说当时很多人都被迁到了云南一带,历经数百年,就出现了相当奇特的一幕。

尽管南京人并不熟悉这个消失的地名,但在云南和贵州一带," 南京应天府柳树湾 " 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古地名。

因为那是当地很多家族先祖的来路。

金银街

据说这里是南京最洋气的街

如果在大马路上随机问一个南京人:" 金银街什么样?"

他多半会回你两个字:" 洋气。"

在这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感受非常强烈。周边商铺林立,很多门店都用外文标注,充满异域风情。

走两步是南大校园,再走两步是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留学生宿舍在巷子口,一直到巷尾都飘着咖啡的香气。

整条街道的感觉,年轻且文艺。

金银街墙上的涂鸦

看似年轻,其实这条街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带有很多民国建筑,而且来历不小。

比如原金银街 10 号,也就是现在的金银街 17 号,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是法国大使馆办公和职员居住场所。

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显示,坐北朝南,金银街 17、19 号民国建筑原是刘健群的旧居,后来也租给了法国大使馆。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吴梅》中,提到了刘健群回忆吴梅的片段,他说:" 吴瞿安先生,年轻时是一位风流才子,名士傲物的习气很重。他的体力到五十多岁,似乎已经油干灯尽。"

同样地在数据库中,金银街 2 号、4 号民国建筑曾被日本大使馆租借。

1946 年,臭名昭著的战犯冈村宁次投降之后住进这里,并度过了一段惶恐不安的生活,直到一年多之后才悄然离开。

乐乐街

承载着南京人的火车回忆

从南京南站南广场出来不过百米,就能看见东南方向的 " 网红街区 " 乐乐街。

这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火车元素。复古道闸、绿皮车厢、" 南京南—快乐 " 的火车站牌,让人有种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

不管是门头店招、户外标牌、亮化设施、城市家具,整个街区都融入了黄色笑脸形象,营造快乐向上的街巷氛围。

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新潮时尚和旧时光阴的碰撞里,感受城市魅力的浮光掠影。

乐乐街还有一大看点,就是这里陈列展出的百年铁路记忆。

其实,南京与火车的故事,几天几夜说不完。

1910 年,鲁迅领着 200 多个学生,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

1918 年,在浦口,即将登上火车的朱自清与买橘子归来的父亲话别。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叶圣陶》记载,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教科书《国文百八课》就已经收录了朱自清的《背影》

1937 年,雨花台,古雄火车站,川岛芳子谍战李士群。

1946 年,45 岁的杨廷宝在下关,主持设计了火车站的扩建工程。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记载,杨廷宝与吕彦直、童寯、梁思成、刘敦桢合称 " 建筑五宗师 "

曾经,沪宁铁路的南京西站、津浦铁路的浦口站和宁芜铁路的中华门站是南京著名的三大车站。

再后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繁荣到九十年代的中华门站也停运了。

2011 年,南京南站正式投入使用,而今,位于江北林场的南京北站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南京人的铁路情怀,都被记录在一张张老照片中了。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艺蘅 陈珊珊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艺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