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10
女子怀孕被辞后找工作屡碰壁,将前东家告上法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潇絮 记者 徐晓安)李女士在某科技公司从事产品检测员工作,在怀孕四个月时,被经理口头通知其已被公司辞退。李女士自此成为无业人员,直到 2022 年 6 月宝宝出生,李女士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李女士起诉到了法院。近日,昆山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

2019 年 3 月,李女士入职某科技公司从事产品检测员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某科技公司每月向李女士支付工资 7000 元。2021 年 12 月,李女士在怀孕四个月时,被经理口头通知其已被公司辞退。自此,李女士成为无业人员,直到 2022 年 6 月宝宝出生,李女士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李女士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42000 元、产假工资 50851 元及育儿假、哺乳假、生育医疗等费用,仲裁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42000 元,对李女士的其他仲裁请求均未支持,李女士不服裁决,起诉到了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某科技公司口头通知李女士解除劳动合同,未举证证明其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合法,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实施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解除与 " 三期 " 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某科技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应支付赔偿金。

同时,某科技公司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导致李女士未能享受产假待遇,其应对李女士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参照李女士提供正常劳动期间的工资标准,李女士的产假工资损失为 37000 余元。鉴于李女士不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双方劳动合同已于 2021 年 12 月终止,李女士关于育儿假、哺乳假、生育医疗费等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向李女士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42000 元及产假工资损失 37000 余元。

法官提醒,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由于生理处于特殊时期,短期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劳动合同解除后很难找到新的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劳动再就业能力。法律法规对于 " 三期 " 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实行特殊保护,除女职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严重过失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关系,不能行使诸如经济性裁员及无过失性辞退权来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劳动合同 孕期 育儿 法律法规 哺乳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