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1 日,主题为 " 民族团结的传媒力量 " 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民族团结交流馆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传媒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围绕民族乡村文化原真性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旅游体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讨论。
南京传媒学院项仲平教授、山西传媒学院王建国教授认为,要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就要用好老年人这一文化传承群体,加强文化口述史方面的研究整理工作,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
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贵州民族大学钟华教授认为,利用影像传媒,通过真实、多元的影像记录,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各同胞在苗寨互动体验的真实场景,做成各种视频,通过各种新媒体传播,从而构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文化形象。
民族文化旅游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黔东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活态教育(西江)基地负责人李天翼认为,旅游是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经过 10 多年的旅游开发,西江苗寨不仅彰显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通过优秀民族文化的各种共享,实现了文化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的可喜局面,以旅促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做法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据了解,作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在做好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围绕 " 以文彰旅,以旅促融,文化共享,中华一家 " 的工作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通过文化共建共融共享,打造民族团结广场、民族团结舞、民族团结交流馆等 20 多个文化体验场所;以既讲民族旅游村寨的文化个性,更讲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的共性等方式,积极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讯员 万娟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