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千里运河第一跨 "、江苏省最大跨径的混合梁斜拉桥——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南主塔封顶,南岸侧钢梁架设、北主墩承台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在宿迁泗阳,宛如生态 " 绿带 " 的千年运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在赋予泗阳生机的同时,也成为南部区域与主城之间交通屏障。
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的建成,将为泗阳打破两岸交通瓶颈,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主跨 385 米,水滴造型
2025 年建成通车
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起自泗阳县桃源南路与众兴路平交口,向南依次跨越运河大道、京杭运河、双河路后与绿洲路平交,之后跨越古黄河与杨柳路相交,继续向南绕城南植物园与水杉大道平交,全长 2084 米。
主线采用双向 6 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时速为 60 公里。
大桥主桥采用主跨 385 米双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桥索塔为混凝土异形结构,将 " 水滴 " 的造型与桥塔相结合,打造富有运河水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由于桃源大桥主塔外形均为曲线形设计,模板需要适应不同截面尺寸及不同曲率形状,施工难度大。
为此,项目部在曲线段通过模板分节,采用 " 以直代曲 " 的方式控制主塔线性,且在保证主塔质量的前提下,委托爬模施工专业厂家对模板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定制钢模板,以保证主塔施工线形。
此外,在主塔施工中,由于主塔与钢箱梁施工采取塔梁同步施工工艺,且设计主塔需从钢箱梁中间穿过,采用常规地面式电梯基础施工时,存在主塔施工用电梯在墩顶段钢箱梁施工时与墩顶段钢箱梁相冲突,导致主塔电梯无法安装。
因此,项目部创新采用主塔电梯安装施工平台代替常规地面式电梯基础,解决现场场地施工受限导致电梯无法安装的施工难题。
此次封顶的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南主塔塔高 100 米,为钢筋混凝土异形结构,其中上塔柱高 52 米,中塔柱高 27 米,下塔柱高 21 米,桥塔横桥向宽度 5 米,主梁以下渐变至 7.5 米,由直线、椭圆、圆曲线组成。大桥采用液压爬模分段浇筑法施工,浇筑总方量 2934 立方米。
据了解,泗阳桃源大桥自 2022 年开工建设,预计 2025 年 5 月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打通城南区域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障碍,极大改善泗阳大桥、船闸公路桥、成子河公路大桥等过河通道交通压力。
建成后,桃源大桥将成为 " 千里运河第一跨 ",也是江苏省最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
千年大运河
讲述宿迁城市文脉
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水经注疏》载:" 偃王治国,仁义著闻,羽舟行上国,乃沟通陈蔡之间。" 说的就是春秋时期徐国(国都在泗洪大徐台村)国君徐偃王开挖淮阳(陈国都城)与上蔡(蔡国都城)之间的运河,使沙水、汝水相互连接,陈蔡之间直接通航的事迹。
史料记载,运河流经宿迁开辟了三个历史阶段不同的主航道,境内的汴河、黄河故道和中运河先后作为隋至元、元至清和清以后的漕运主航道之重要河段,见证并维系了隋唐至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开挖的运河,史称通济渠,即现在泗洪县境内的老汴河。隋朝时开凿的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引谷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折而向东南流,经今杞县、睢县、灵璧、泗县、泗洪等地北注入淮河。
元明时期疏浚的 " 借河为漕 ",即现在的古黄河,也就是当年的泗水,白居易诗中的 " 汴水流、泗水流 " 就是描述那个时代的运河宿迁段。元二十年(1283 年)开凿济州运河,自济州至西北安山,长 150 华里,南流入泗水,北流入大清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又发动民工 30 万人开凿会通河,自安山到临清,长 250 多华里。
清代开挖的皂河、支河、中河,即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宿迁段,又称中运河。中运河的开凿是奠定今日京杭大运河走势的最后一项大型工程,对清代漕运的畅通起了决定性作用,彻底改写了大运河的历史,使濒临湮废的世界第一人工河重新通航,为祖国的南北漕运事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写下了辉煌的历史。
文丨见习记者 施盛夏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综合畅游宿迁 、宿迁轨道交通
图丨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视频丨宿迁市广电总台
来源:中国大运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