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16
快快评 | 摩崖造像被涂色“毁容”,最该补啥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被涂色 " 毁容 " 一事,引发了人们对于散落于民间各处的文物命运的关切。

网友提供的现场图片显示,摩崖造像已被人漆成了彩色,面部还被描绘了五官、胡须等。用大白话来说,简直丑疯了。可以确定,此次涂色事件对文物造成了巨大伤害。该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2021 年被发现后,成为当地一个文物保护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的造像遭至如此待遇,令人扼腕。

根据南江县回应,此事系阆中市一居民委托身为南江当地村民的母亲,请来另一村民对造像进行 " 穿衣还愿 "。想法很浪漫,效果很吓人。

目前有关方面已对现场加以保护,公安机关则开展调查。损失评估和修复方案的制定,也在进行中。一波紧锣密鼓的操作令人欣慰,但可惜有点被动。文物既不可复制,也不能再生,若是恢复原貌困难,我们何以面对古人的创造和 " 托付 "?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破坏造像的村民认为涂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护文物,这种评价当然有道理,但恰恰反映出当地文保教育的滞后、群众文保修养的不足。

目前,石飞河摩崖造像的文物等级还未认定。但即便如此,随意给造像弄点 " 颜色 " 看看,依然折射出对文物缺乏了解和敬畏的普遍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件并非孤例。媒体梳理发现,近年来,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8 年 8 月,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封门寺石窟佛像遭遇油漆重绘、水泥修补事件被网友曝光。位于广安市经开区的金凤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宋代,1994 年当地群众自募资金对造像的残缺部位进行了修补,并涂上红、蓝、青三色油漆。位于内江市资中县的罗汉洞,建于宋代,1998 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对罗汉洞内 " 拈花微笑佛 " 进行妆彩重绘。一次次的 " 好心 " 重绘和修补,带来的是一场场惨剧。而显然,事到如今,此间的教训还没有被更多人所吸取。这是类似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文物监管保护力量不足,不可否认。事实上,前述造像外虽然设有大棚和监控保护,但因地处偏远,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制止。总体而言,指望以 " 密不透风 " 的防范技术来为文物穿上 " 防护衣 ",愿望很好。若能以新技术的参与,针对破坏文物行为形成 " 即刻响应 " 机制,当然求之不得。但应该注意到,百密亦有一疏,世上并没有 " 完美 " 的保护手段。保护好文物的重大前提,还是加大文物保护的教育引导力度,使得群众真切认识到身边文物的价值,从内心里建立起呵护文物的意识。

那种试图为造像 " 穿衣 " 的想法是粗朴的,否则就难以解释连胡须这样的细节都给想到了。但这种想法也可悲的,因素养不足而导致的帮倒忙、画蛇添足,看似可笑,实则令人忧心,这种随着 " 下意识 " 破坏文物的 " 惯性 " 是阻挡一些群体告别愚昧、走向文明的隐性力量。

" 善后 " 大可进行,文保单位大可确定,监管和保护大可加强,但千万别忘记了,那些落在常识后面的人。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相关标签

四川 效果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