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11-22
苏轼的饮酒之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为一代文豪 , 苏轼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有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文,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酒文化 , 苏轼也有其独特的贡献。苏轼酒作品数量之多 , 将酒与文学创作结合之紧密 , 都可以说是陶渊明后第一人。而更重要的是,苏轼己把酒与人格修养、酒与人的意识和文化心态融为一体,从而使酒真正成为文化的载体。作为文人,苏轼的饮酒也不再是为了要做 " 名士 ",他所追求的是 " 酒中趣 ",即从饮酒中获得种常人所无法领略的意趣。

苏轼 " 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是为什么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 " 得意忘味 " 那么,苏轼又要从饮酒中得到些什么样的意趣呢 ?

首先是对现实人生的超然意趣。苏轼一生屡经磨难,自二十一岁举进士、二十六岁开始做官以来,几乎没有交过什么好运气。早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受排挤;后因诗谤之嫌被捕入狱,险些丧生;出狱后也一直遭贬滴。晚年值新党再度上台,对 " 元祐党人 " 实行报复,他又被一贬再贬,从惠州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过着 " 非人所居、药饵皆无 " 的生活。但诗人在 " 苦雨终风 " 的日子里却始终都能保持乐观情绪,笑对人生。这除了他旷达的襟怀及幽默诙谐的性格外,从饮酒中所获得的超然意趣,也足能令他忘却烦恼、排遣忧患 , 从而带给他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我们且看他饮酒时的感觉:

少年多病怯杯筋,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解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次韵乐著作送酒》

我观人世间 , 无如醉中真。

虚空为销殒 , 况乃百忧身。

惜栽知此晚 , 坐令华发新。

圣人骤难得 , 日且致贤人。

——《饮酒四首》其一

左手持蟹餐 , 举觞瞩云汉。

天生此神物 , 为我洗忧患。

——《饮酒四首》其二

原来酒能使东坡进入 " 醉中真 " 的境界,能为东坡 " 洗忧患 ", 他的 " 万解羁愁 ",在饮酒之后都如汤沃雪,消融殆尽。他只觉得自身己超然物外," 湛若秋露 , 穆如春风 ",以致 " 得意忘味 "。试想,连酒的味道都已忘却,更不要说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了。

其次是天人合一的 " 至乐 " 意趣。苏轼一生都在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他常常将自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力求从中获得一种乐趣,求得一种美感,甚至陶醉其中。而酒便是他与大自然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或者说是他进入和谐境界的催化剂。他把这种感觉称作 " 会意 "。例如在惠州时 " 野步 ",至 " 会意处,饮之且醉 ",并 " 作诗记 ":

夕阳飞絮乱平芜 , 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 , 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 , 鸟不知名声自呼。

梦想平生消未尽 , 满林烟月到西湖。

诗人边饮酒,边欣赏着夕阳、飞絮、鸟语、花香、平林、烟月的浓春景象。因此,与其说是诗人为酒所醉,毋宁说是为大自然的美景所沉醉也。在这里,酒是将诗人融入大自然的媒介和桥梁。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段筠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