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淄博烧烤火爆 " 出圈 ",全国掀起 " 进淄赶烤 " 的现象级热潮。
但近段时间,网上有关 " 淄博烧烤店客流量下滑 "" 大量烧烤店铺转让 " 等消息不断被提及。淄博烧烤,在这个冬天真的 " 凉 " 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淄博一探究竟。
淄博烧烤," 凉 " 了吗?
先去看看当地烧烤从业者们的生意怎么样。
入冬的 11 月,我们来到淄博街头,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烧烤店。部分网红烧烤店生意依然火爆,人声鼎沸;一些有稳定客源和良好口碑的烧烤店也能维持正常经营,但也有一些店铺已经停业关门。
周四晚上 7 时半,当地一家知名网红烧烤店里,已经是座无虚席的状态。烧烤店店长说,旺季的时候人更多,高峰时一天超过 1000 桌,每天晚上排队的队伍有几十米长," 现在是淡季,一天大概有四五百桌,不太用排队了,基本来了就能吃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几家烧烤店,店里都只有几桌客人。其中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说,半年多前,这里人山人海,天天爆满,进入 11 月,客人就明显少了。
一方面,天气转冷,旅游淡季叠加烧烤淡季,导致烧烤店客流量有所下降。
在当地美食一条街水晶街,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烧烤老店,周末晚上,店里的客人已坐满。烧烤店老板刘女士说,天气凉了,平时客人会少一些," 面对客流变少的情况,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每年都会有这个阶段‘十一’假期过后,烧烤行业相对来说客流就会减少很多,但现在已经比往年要好多了。"
刘女士说:" 今年高峰时期的营业额能达到往年旺季的三至五倍,现在到了淡季,营业额有所下降,但我们 11 月上半个月的营业额能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往年淡季的时候,游客比较少,今年这个时候,来我们店里吃烧烤的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外地游客。"
淄博烧烤大潮中,有老店坚守,也有新店加盟。
去年年底计划开店、今年 2 月末正式开业、3 月赶上了淄博烧烤的流量 " 热潮 ",展承虎的烧烤店在短时间内就收回了成本。展承虎说,最好的月份是在旅游旺季,8 月营业额最高,超过 40 万元,到了 11 月,日营业额最高超过 1 万元,最低的时候仅 900 多元。
另一方面,淄博烧烤火热后 " 产能过剩 ",部分店铺被淘汰 " 出局 "。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淄博累计新注册近 800 家烧烤相关企业,其中已注销 / 吊销的烧烤相关企业有 60 多家。从总量来看,和 2019 — 2022 年上半年数据相比,新增注册量是过去同期的近三倍。目前,淄博市现有烧烤店 2000 余家。
在一个汽车修理厂大院里,有一家露天烧烤店,夏天营业,冬天停业。
汽修店老板张娟说:" 今年五月份烧烤火的时候,孩子们在那里经营,我们投了五六万元,没赚钱也没赔钱,锻炼孩子嘛。天冷了,在外面吃烧烤的人少了,就停业了。可能来年春暖花开,还会再营业。"
再来看看食客们、外地游客们怎么说。
淄博街头、烧烤店里、八大局市场等地,有很多特意到淄博 " 打卡 " 的外地游客。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说:" 一直就想来,因为原来太火了,我们就等着稍微凉一凉再来。"
一对来自河北保定的夫妻则特意趁着周末,开了四个多小时的车过来淄博吃烧烤," 夏天来吃过一次,当时人多,没吃过瘾,这次又来了,感觉人也不少,挺热闹的。"
一位淄博本地市民说:" 对于淄博来讲,不存在凉与不凉,大家对于它的热爱程度其实就是人间烟火气,只要有时间大家还是会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它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聚光灯下," 我觉得淄博之前因为烧烤过热,现在是回归正常了。"
热度回归正常,留下了什么?
淄博烧烤的热度回归正常,但和过去相比,又有了一些不同。
其一,淄博烧烤已不仅仅是烧烤,而且是淄博的一张 " 城市名片 "。
一场全民烧烤让人们认识了淄博,看到了淄博的热情好客、周到细致,也有很多人在心里种下了想到淄博看一看的愿望 " 种子 "。
几位来自北京的游客特意错峰到淄博游玩," 我们退休了,一直想来淄博看看,正好结伴来吃烧烤。" 在八大局烧烤城门口,他们录制了短视频:" 淄博烧烤,我们来了!"
其二,淄博烧烤给当地产业带来了变化,助推旅游业发展。
淄博是一座工业城市,淄博烧烤火了以后,大量来吃烧烤的游客带来了旅游消费的增长,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
吃完淄博烧烤,再顺道去淄博的景点逛一逛,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还有不少人把吃淄博烧烤和爬泰山、游青岛规划到了一条旅游线路上。
△游客在中国陶瓷琉璃馆参观。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淄博多地景区开启 " 人从众 " 模式,其中,中国陶瓷琉璃馆累计接待游客 15.1 万人次,日均客流量 1.89 万人次;全市重点文博场馆累计接待 37.07 万人次。
其三,淄博创新了中小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种方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城市治理模式。
为方便游客,淄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 " 烧烤专列 "" 烧烤专线 "、举办 " 淄博烧烤节 ";临近 " 五一 " 小长假,淄博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把山东省内兄弟城市的文旅资源都推荐了一番 …… 淄博用优质的服务,沉淀了城市口碑。
如何从网红走向 " 长红 "?
像淄博这样 " 意外 " 走红的城市,并不是个例,比如因电视剧《狂飙》而火的广东江门、" 村超 " 带火的贵州小城榕江,还有 8D 魔幻城市重庆 …… 互联网时代,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一个城市从网红光环加持下的非常态发展走向理性可持续的繁荣。
具体要如何做?戴斌从旅游的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用心经营城市形象。一座城市的旅游形象需要长期培育的过程,是当地的政府、民众、企业和外来游客合作推动而形成的。我们看一座城市,是看它的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的一个长期的、常态的城市形象。
其次,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它的产品不可能是单一的。旅游是一个在异地的生活方式,游客需要有吃的、住的,还要有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购物以及娱乐项目等。因此,当地要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商业接待水平,让城市能够长期发展下去。
最后,不是旅游业定义旅游者,而是旅游者定义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自己去找旅游目的地,这就有了反向旅游、平替、小机场城市旅游等。人间烟火气,最抚游客心。渗透到街坊里巷的美好生活气息,才能够让游客发自内心地喜爱。
如何从网红走向 " 长红 ",让流量变 " 留量 ",进而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 " 能量 ",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长期考题,需要持续下功夫,去探索、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编辑 王欣 / 编审 黄聪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