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24
“河”以载道·大咖说 | 王巍:水稻起源在哪?1万年前长江下游已出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万年奠基、8 千年起步、6 千年加速、5 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 ……11 月 24 日,2023 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以 " 河流汇聚可持续未来 " 为主题,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商河流文化、生态、经济、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论大河可持续发展之道。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带大家穿越万年,追溯长江流域文明起源与形成。

1 万年前,浙江已出现栽培稻

大约 1 万年前,稻作农业和定居村落出现。

王巍介绍,2001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金华浦江发现了上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遗存。经碳 14 测年确定,这些炭化稻距今最早已有 1 万年的历史。栽培稻什么时候出现的?最早出现在哪?上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一锤定音,结束了水稻起源的争论。王巍说:" 这说明长江下游是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华先民对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 王巍

约 8 千年前,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起步时期,以跨湖桥遗址为代表。这段时期,农业初步发展,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开始出现分化的端倪。

王巍介绍:"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稻谷在数量上比万年前的遗址出土更多,还有各种各样采集来的植物种子,可见当时人们也是拾野果的。同时,出现了更多工具,比如用于纺织的纺轮、用于制造陶器的工具、狩猎的武器等。" 王巍表示,最重要的是在跨湖桥遗址发现了 5.8 米长的独木舟,这么长的独木舟表明当时人驾驭船的能力很高,不仅在小河,甚至有可能到江河上或者近海边。

约 6000 年前,为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加速时期,以东山村遗址为代表。这段时期,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开始出现。王巍说:" 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社会分化的遗址,发现了数百座墓葬构成的公共墓地。我们研究文明起源最重要的是研究社会分化,除了通过建筑面积的大小外,更多可以通过墓葬来研究社会的分化。"

5 千年前,进入文明社会

5 千年前,长江上中下游进入文明社会,以安徽的凌家滩和浙江的良渚遗址为代表。这段时期,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出现,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进入邦国文明阶段。王巍表示,最显著的就是良渚文化的崛起,成为史前文明的高峰。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

" 良渚遗址有大面积的稻田,总面积达 8 万平方米,其中,莫角山宫殿区附近出土炭化稻米总重量约 20 万公斤。" 王巍介绍,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也非常震撼,不仅有大型玉璧,还出土了玉琮王、刻有 " 神徽 "" 的玉钺等。

2019 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当时,世界遗产理事会关于良渚古城遗址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世界知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科林 · 伦福儒说,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 " 国家 " 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 文 顾炜 顾闻 / 摄

(校对 张静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