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兰州)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举办。来自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约旦、巴巴多斯、古巴、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以及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领军企业等相关领域的 150 余名代表参加了高峰论坛。
此次论坛由甘肃省新能源协会、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 / 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清华大学校友会、中南大学校友会、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兰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共同举办。本届论坛包括政策宣讲、主题演讲、技术培训、技术和成果转化与推广、产品展览与展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国际合作交流等活动。论坛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新型储能、氢能、充电桩等内容作专题报告,深入讲解了储能关键技术,分析了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展望了 " 双碳 " 目标下储能的应用前景。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在致词中说,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储能和氢能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要实现储能和氢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需要大胆变革,勇于创新,为储能和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也要求我们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大规模、多场景的储能应用现在还处在初始阶段,目前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也刚起步,为了推动大量的相关创新成果爆发式涌现,我们还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强化全方位合作,继续推动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联手建立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做好示范项目规划建设 ; 推动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应用的市场机制,为新产业、新业态谋划市场新平台。
中南大学副校长、教育部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郭学益在开幕词中说, 发展国家储能技术与产业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 的重要实践,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源动力。当前,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重要风口,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清洁能源生产与利用的发展 , 助力实现国家 " 碳达峰、碳中和 " 目标。
此外,论坛开幕式上举办了 " 一带一路 " 国家节能技术与污染综合治理研修班结业仪式。论坛最后阶段举行了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经过投票表决,通过了储能专委会管理细则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委员;经选举马文杰同志任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蒋静海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一审丨马丽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汪世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