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松针,紧细圆直的南京雨花茶;银绿隐翠,卷曲成螺的苏州碧螺春;以扬子江水沏泡,有 " 一壶水煮三省茶 " 之说的扬州富春魁龙珠 ……
11 月 29 日,南京秦淮 · 非遗馆茶香四溢,"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 江苏站巡展暨一周年开幕式在这里举办。
△活动现场
2022 年 11 月,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次巡展由南京雨花茶领衔,汇集了苏州碧螺春、扬州富春茶点,以及无锡毫茶、溧阳天目湖白茶等江苏省内的各种 " 非遗茶 "。
" 非遗茶 ",遇水绽放
江苏,不仅有小桥流水,更有江河湖海。而江苏茶正是在江河的滋养下孕育而生,温婉含蓄而不张扬。
△活动现场
倒入一壶热水,茶叶在水流中起伏舒展,裹着茶味的清香袅袅升起。活动现场,碧螺春、雨花茶和富春茶点的摊位引人驻足品味。
品过了茶,再去听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茶背后的故事。
△苏州碧螺春茶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湖洞庭山。据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茶经》有茶叶出白 " 长洲县 ( 今苏州市 ) 洞庭山 " 的记述。北宋又有 " 洞庭出美茶,日入为贡 ......" 的记载。清初,洞庭茶俗称 " 吓煞人香 ",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太湖,以该茶色碧形曲似螺,采于早春为由,钦定茶名为 " 碧螺春 "。
碧螺春制作技艺是中国卷曲形茶传统手工制作的杰出代表,制成的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外形银绿隐翠,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以 " 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 四绝闻名中外。
△南京雨花茶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苏省南京市。清末,陆溁等人在南京创立国家茶叶研究机构 " 江南植茶公所 ",将所制茶叶命名为 " 云雾茶 "。辛亥革命后,制茶师摸索出搓条手法,云雾茶初具松针形状。解放后,制茶师融入抓条理条手法,云雾茶最终定型为紧细圆直松针形状,1959 年更名为 " 雨花茶 "。
雨花茶茶园多采用林茶间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海拔 20~50 米之间的黄土岗地。制成的雨花茶形似松针,紧细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绿润,白毫隐露,内质香气高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扬州富春茶点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则是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社的核心技艺,主要流传于长三角地区。魁龙珠茶、三丁包子、翡翠烧卖成为富春茶点的三大代表作品。富春 " 魁龙珠 " 茶是富春茶社独创,它取浙江龙井之色、安徽魁针之味、江苏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沏泡,有 " 一壶水煮三省茶 " 之说,茶汤色泽清澈、滋味浓郁醇厚、清香诱人。
△扬州魁龙珠茶
真假 " 核桃 "、纯手工炒茶 …… 一展看遍江苏非遗茶
在扬州富春茶点展位上,摆放着 " 核桃 "" 苹果 "" 黑天鹅 "…… 用手一摸才探见玄机:竟都是用面粉制成的点心,分外逼真。
△扬州富春茶点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张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成为世界级非遗后,富春茶点被更多的人喜欢。" 前不久,我们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走进校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非遗、感受非遗、传承非遗,这也是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你以为碧螺春只有绿茶?碧螺春的展位上,不仅有多个品种的绿茶,还有红茶。" 夏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相比较之下,红茶更耐储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制作技艺传承人施跃文介绍,碧螺春红茶是近些年研发的,口碑不错。
施跃文说,碧螺春一直坚守传统工艺,用枇杷树、杨梅树的干枝枯木做柴,用柴火烧锅炒出茶,全程纯手工制作。" 成为世界级非遗之后,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施跃文说,除了线下销售,还开启了线上直播的全新尝试。
△无锡毫茶
除了这些世界级非遗茶,江苏省级非遗项目无锡毫茶也颇有看点。无锡毫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周静峰介绍,无锡毫茶是碧螺春的 " 晚辈 ",制茶工艺改良于碧螺春,同样有一道搓毫的工序。但碧螺春为小叶种,毫茶则采用大毫品种茶树新梢芽叶为加工原料。
如果细看无锡毫茶,就会发现其颜色绿中带白,这是因为幼嫩芽叶的表皮披着一层白色的毫毛。" 毫毛对植物有防冻、防虫等保护作用,我们趁毫毛还未脱落时采摘芽叶,因此毫毛是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周静峰说,漂浮在水中的毫毛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内含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对人体有益。
见习记者 施盛夏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 文 钱念秋 / 摄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