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 "1139" 工作部署行动中,我市各县区紧紧围绕 " 把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探索推进 " 赋权强镇 " 改革,加快补齐偏远乡镇服务能力短板,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 …… 即日起,本报推出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兰州特色小镇巡礼 " 系列报道,将突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展示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和特色小镇,营造良好氛围,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
冬日的阳光清冷而透亮。行走在西固区河口古镇的青石街,漫步于木栈道,穿过四街十七巷,在一砖一瓦中感受绵延千年的黄河文化。
河口因其位于庄浪河汇入黄河处,故称河口,是 " 古丝绸之路 " 和 " 唐蕃古道 " 交汇延伸的要冲之地。早在汉魏时期,河口就是通往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重要关卡,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商的重镇,也是兰州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誉称 " 金城西大门 "。
" 河口古镇有许多文化遗存,最出名的就是河口古民居,它承载着一代代河口人的记忆。" 河口古镇景区工作人员张伟说,作为兰州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河口古民居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 37 处,共 200 多间,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先后被国家旅游地理网和省政府评为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
张伟介绍,分布在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古民居,是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风貌的象征,秉承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形成了古镇景区地标性建筑,如今已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这些宅院,是文化传承、历史延续的产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走进古镇,街道两旁各类特色美食飘香四溢。在一个小巷道内,名为 " 老院子 " 的农家乐凭借一手正宗的柴火鸡,在 60 余家农家乐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座院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数代人在这里长大。"" 老院子 " 主人张才锋说。
"2019 年,我专门去新疆昌吉学习了柴火鸡的做法,从怎么挑选鸡,到调料的比例,再到火候的把握,学了大半年,算是略有成效。" 张才锋的儿子张钱友亲自掌勺,做出了品牌。
" 游客候餐时可以在巷子里游玩,也可以躺在炕上休息,桌子上炖的柴火鸡,香气慢慢飘散,让人胃口大开。" 张钱友介绍,夏天时,老院子平均每天接待 10 桌游客,每月营业额达到 10 万余元。
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依托优美的山水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在资源挖掘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古镇风貌,配套完善内部设施,着力改善旅游服务,已成为兰州乃至甘肃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古镇有农家乐 60 家,小吃店 25 家,农特产品销售店等 30 余家,为当地 2000 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 河口黄河特色风情小镇,是以河口古镇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规划面积 1.5 平方公里,以文旅产业为主要布局,兼顾融合现代观光农业产业,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 西固区河口镇党委书记富军说。
富军表示,在功能作用上,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主要依托优美的山水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不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供给水平,坚持 " 农业强镇、旅游富镇、项目兴镇 " 发展战略,统筹特色资源、立足优质项目、谋划长远发展,按照 " 一年良好开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成型 " 的工作目标,聚力打造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力争将河口镇打造成兰西城市群旅游集散地和全省旅游黄金目的地。
在主导产业发展上,凭借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优质资源,结合十里黄河金岸、华夏文化展演中心、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等名片,做足做实旅游主导产业发展,确定 " 三位一体 " 河口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即:河口文化为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黄河水系为依托的河湖休闲游乐产业体系、生态旅游为引领的生态休闲产业体系三方面进行建设。充分发挥 5 个优势,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今年以来,我们实施了停车场改造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项目和消防系统工程项目,举办了黄河灯展,完成喀啰川广场土地变性工作,开展污水处理收集,成立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这些创新性的工作举措,有效完善了河口黄河风情特色小镇的功能,为下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富军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