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黔南法院一批又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根乡村振兴一线,接续奋斗,每天都上演着平凡却不平淡的感人事迹,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生动展现全州法院干警忠诚实干、冲锋在前、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法院系统驻村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工作实践。
即日起,为集中展示全州法院驻村干警奋战驻村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持续担当作为的工作风采,ZAKER 贵州区域联盟(ZAKER 黔南频道)联合黔南中级人民法院,共同推出他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事等方面的故事,彰显法院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 驻村工作,实际上都是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去开展。" 谈及驻村体会,来自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派驻罗甸县边阳镇罗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袁星海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群众满意了,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这是袁星海从 2021 年 5 月到罗木村驻村以来感悟最深的,她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
罗甸县边阳镇罗木村二组是全村脱贫户最多的一个村民小组,涉及 22 户 100 人,该组村民的田地离寨上较远,需要翻越一座山,山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纳一人通过,平常肥料的输送就只能靠马来驮,特别是秋收季节,丰收的农产品如何搬运回家成为村民们最为揪心的事。在走访群众时,二组组长代表村民向袁星海诉苦,希望能修建一条机耕道解决出行难题。
群众的期盼让袁星海容不得多想,第二天,她前往实地勘查。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积水不断,到处是泥坑,一脚下去,鞋就被泥水粘住,袁星海深一脚浅一脚踉跄着走了两个小时,才从寨上走到耕地集中的地方。
一趟来回就是半天时间,轻装上阵尚且如此费劲,可想村民们平时挑担是有多么艰难。这次实地探路对袁星海触动很大。她将现场拍的照片附在向镇党委的报告里,在他和村支书的不懈努力下,最终申请到 1.9 公里机耕道的建设项目,2022 年 10 月,机耕道竣工投用。寨上群众奔走相告,大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只有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去解决。在日常的走访中,袁星海得知离村委会比较远的几个村民组没有文体活动场所,他便向派出单位黔南中院申请了 3 万余元资金,帮助村民把文体活动广场修建起来。每到节假日,看着村民们在广场跳起舞唱起歌,袁星海由衷地感到开心。在她看来,相对于物质的需要,村民在文化生活上的精神 " 补钙 " 更为迫切。对此,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向留守群体和群众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民法典,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正是在乡风文化以及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如今罗木村的村民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渐渐形成,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脚步丈量民情,行动温暖民心。在村里的网格微信群里面,袁星海经常给村民推送天气预报、反诈宣传视频、疫情消息等实用资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村民主动找她帮忙,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能够做到事事有回应,逐渐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付出,就会有回报。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袁星海在黔南州州直单位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考核中均被评为 " 优秀 " 等次。荣誉,是对工作成效取得的见证,面对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袁星海表示将会继续努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做一个奋力奔跑的健儿。
来源 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