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 2007 年起就看现代快报,虽然搬了三次家,但还是有收集快报的习惯。这一堆是从 2015 年搬新家起收集的,到现在 8 年时间,已经垒得比人还高了。" 赵永今年 38 岁,几天前他打电话到现代快报,要求记者到他家去看看,去了解一下他和快报之间的故事。
△赵永与 " 报纸墙 "
喜欢快报是因为它贴近生活
12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赵永家中。刚走进门,就注意到了电视柜左侧的 " 报纸墙 ",微微泛黄的报纸一张叠着一张向上生长,距离房顶仅剩下 10 多厘米的距离。赵永的女儿用画笔在 " 墙 " 的一面画上了一个很孩子气的 " 人偶 ",为这堵看上去颇为单调的 " 报纸墙 " 增添了一份生机。
为了让 " 墙 " 保持稳定,赵永在最上方放置了一个橘黄色的盒子," 看过了的就会往上放,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高了。"
赵永告诉记者,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喜欢看报纸,一直到现在,虽然已经是网络时代了,还依旧坚持报纸阅读。身边的同龄人一听说他平时还在看报纸,都觉得有点 " 奇怪 ",但他不这么认为," 纸质新闻读起来还是不一样。"
△赵永留存下来的往期现代快报
最先看快报是从报摊上买,后来工作了租房了,就开始按年订。赵永说,2012 年自己的出租房要拆迁了,他得搬家,但收集的报纸堆成了山,实在带不走,只好卖给回收站的人," 好像卖了三四百块钱。" 赵永说,其实有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可惜,有些报纸挑挑还是应该保留下来的。
在众多报纸中为什么选择现代快报?赵永说,早年报纸的确实很多,自己也读过不少本地的其他报纸," 但我对贴近百姓日常的民生新闻要更感兴趣,所以最常买的还是现代快报。"
" 江苏首条低空航线飞越长三角 "" 三甲医院上线‘智捷付’ "" 南京地铁 7 号线开通运营 "…… 赵永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现代快报," 这些信息都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
除此之外,赵永说快报的权威性与真实性,也是自己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赵永出差后到家阅读累计十多天的报纸
纸箱内存下的记忆
赵永是一名导游,经常带队出境旅游,出去一次就是十几二十天," 出门回到家里,就会看到多出来的十几份新报纸。虽然已经是旧闻了,我还是会觉得很新鲜。我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把它们看完。"
△赵永留存下来的往期现代快报
报纸太多了,有时看过的和没看过的就会弄混,需要用笔来做上记号。赵永从一张桌子下面移出一个装满报纸的箱子。这基本是他前段时间带队在外旅游时没看过的报纸,只有其中几份左上角被打上了 " 已阅 " 的标记。
除了正常读报外,赵永还喜欢将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章剪下来留存。从阳台角落的一个柜子里,赵永搬出了一个上面写着 " 文化收集 " 的纸箱,打开来,里面摆放着五六本记事本、一叠剪下来的报纸单页以及两大捆车票、机票 ……" 我看报纸喜欢涂涂画画,发现觉得不错的文章和对自己生活工作有用的信息,会把它剪下来留存。"
赵永从纸箱中拿出一叠剪切下来的报纸单页:2010 年的《南京地铁 13 条变 17 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再次相遇》……
纸箱里留存的是破旧的报纸单页,也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新的一年选择更多方式看快报
" 从 2015 年左右开始,身边的人好像都不怎么看报纸了,大家都从手机上看新闻。" 但赵永不一样,他还是觉得报纸拿在手里看更有 " 味道 "。他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的这堵 " 报纸墙 " 开始贴着地面,慢慢生长。而一眨眼就 8 年过去了。
他坦言,这次打电话给快报,也是想给自己这么多年收集报纸这事留下一个纪念。
赵永的妻子觉得家里放这么高的一堵 " 墙 ",太占位置,好几次都劝他把报纸清理掉。" 刚开始我还能含糊过去,后来报纸越堆越高,我也有点说不过去。"
赵永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每年都在犹豫是不是要继续订报,也有好几次想着要把收集的报纸丢掉,给家里腾腾位置。但最后总是一拖再拖,报纸也总是订了一年又一年,他说,订了那么多年,也保留了那么多年,想想还是舍不得。赵永说,之后也会关注快报电子版和即将上线的 App。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晓琪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