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面朝黄土背朝天 " 到机械化种植,从种地为生到电商直播带货,从雨天泥泞路到平坦宽阔乡村道路 …… 冬日的红古大地,日光温室星罗棋布,设施农业提档升级,草莓、西红柿(口感番茄)等特色农产品长势喜人," 八宝川 " 里满目 " 丰 " 景,一派环境面貌持续改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
守牢底线 推动粮食安全生产
今年以来,红古区全面落实 " 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 的农业强省要求,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优先发展。
红古区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战略,着力抓好种植结构调整,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截至目前,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1.71 万亩,产量 0.52 万吨以上。同时,强化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 " 非农化 "、严格管控 " 非粮化 ",巩固 " 大棚房 " 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0000 亩。在此基础上,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和推广,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乡村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
红古区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收官战,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加快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持续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底畜牧业产值努力突破 1.2 亿元大关。同时,做大做强全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效打造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兴农农业产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品牌创建,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持续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绿色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红古区通过深化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创建,积极申报创建省级 " 和美乡村 "1 个、计划创建市级和美乡村 3 个、区级和美乡村 6 个。强化农村环境风貌整治,实施 109 国道沿线风貌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彻底清理 " 三边三线 " 和高速进出口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快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畜禽粪污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实施红古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利用试点项目。
深化改革 构建村集体产业体系
该区结合 " 和美乡村 " 创建工作,通过重点实施张家寺村农旅产业园、湟兴村农产品初加工建设、新庄村连体钢架大棚等产业项目,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围绕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 " 等六个关键环节,集中开展农村集体 " 三资 " 管理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稳定增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红古区将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