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12 月 1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既能减少感染,也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因此老年人始终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国家鼓励各地针对老年人群的特点,从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宣传场所等维度持续发力,不断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普及预防接种科普知识。从宣传形式上,注重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作用。对熟悉网络设备的老年人及家属,主要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宣传平台广泛科普。对不能熟练使用网络设备的老年人,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社区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平台,制作健康科普节目、健康宣传栏、宣传折页,以及举办健康讲堂等,广泛宣传科普。从宣传内容上,聚焦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并做好解疑释惑。从宣传场所上,集中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如社区、广场等,以及医疗机构,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医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科普宣传和面对面的咨询。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等情况,我们指导各地通过设置老年人 " 绿色通道 ",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采用移动预防接种车、设立临时接种点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样症状可减少 39%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人们对疾病的危害性、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均影响疫苗接种的意愿。彭质斌在发布会上回应三个问题:
首先,关于流感的危害性。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 300 万至 500 万的重症和 29 万至 65 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其次,关于流感疫苗的有效性。科学研究和接种实践充分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以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来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的流感发病,以及流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曾有研究者在对全球 95 项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感季节,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样症状可减少 39%,确诊流感可减少 49%,流感相关并发症可减少 28%。
以另一个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为例,流感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减少学龄儿童流感的发生,还可减少由于罹患流感导致的缺勤缺课。北京市开展的研究显示,对在校中小学生流感疫苗的大规模集中接种,可使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的发生风险降低 50%-89%。深圳市开展的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高接种率可有效降低缺课的发生风险,对缺课的预防效果为 53%。
第三,关于疫苗的安全性。流感疫苗在全球、我国已经使用数十年,是一种成熟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民政部:全国养老机构呼吸道疾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养老机构是人员密集场所,且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弱、大多患有基础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间防控难度较大。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民政部对养老机构呼吸道疾病防控工作作出相关安排,加强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保护。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各级民政部门高度关注辖区养老机构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动向,组织养老机构积极应对,做好防控机制平急转换准备,保持养老机构就医绿色通道通畅,养老机构一旦发现聚集性病情,能够快速有效处置。
二是加强科普宣教。在养老机构中,利用专题科普讲座、日间活动、服务提醒、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向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宣传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知识和政策,开展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相关专业培训,动员具备身体条件的老年人接种流感等疫苗,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卫生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
三是守好养老机构 " 大门 "。对探视、维修、快递、检查等外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观测,要求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发现外来人员有疑似呼吸道疾病症状,要及时劝阻入内,采取无接触探视或更换健康良好服务人员提供服务,防止传染病引入。指导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做好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分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四是做好养老机构内部防控。养老机构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服务时佩戴好口罩,每日开展健康监测,不带病上岗。入住老年人也每日开展健康监测,老年人居室和公共活动区域定时通风换气,发现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老年人及时送医就诊。
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各地养老机构正在积极做好落实,全国养老机构呼吸道疾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国家疾控局:今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有明显增加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病、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
前期,国家疾控局已对推进流感等疫苗接种作出专门部署,今年供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供应早。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优化程序,为流行季前保证疫苗供应到位争取时间。从 7 月份开始各地接种单位已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早于流感流行季。
二是供应足。提升流感疫苗供应保障能力。今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有明显增加,现阶段可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三是重落实。多次调度部署,指导各地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积极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后续,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流感等疫苗接种需求预估,优化疫苗合理分配,做到精准计划和使用,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疫苗供需衔接,确保流感疫苗供应不断链,群众有疫苗可接种。
同时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各地通过做好预约登记、开展分时接种、延长接种周期、增加服务时间等方式,为大家提供及时、便民、优质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这里也再次呼吁大家积极、主动、尽早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身边的家人。
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公共交通工具,等可加强防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等区域人员密集且内部相对密闭,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机构和场所。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建议可加强以下措施:
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一是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强化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二是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开窗通风期间注意做好自身保暖。三是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针对公共交通工具:一是要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证交通工具内部空气质量。二是建议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风险,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门诊 " 应开尽开 ",延长接诊时间,优化院内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米锋说,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从发热门诊和急诊整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健康科普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