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徐苏宁)以国之名,悼我殇胞。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6 周年,12 月 13 日将迎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眸十年,每一次庄严的纪念,都是一次对记忆的唤醒,以及对和平的期盼。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记忆到共识,从共识到行动," 国家公祭日 " 入法背后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呼吁、推动。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资料图) 顾炜 / 摄
从 2014 年至今,每年 12 月 13 日,南京鸣响防空警报,全城默哀一分钟,缅怀 30 多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行公祭,离不开在苏全国人大代表、住苏全国政协委员的奔走呼吁。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资料图) 顾炜 / 摄
历史的证人逐渐离我们远去。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 38 人,将这段历史记忆薪火相传是我们所有人的使命。12 月 11 日,最早建议设立 " 国家公祭日 " 的提案人赵龙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每年能够举办国家公祭仪式,这是对 30 多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慰藉,对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的慰藉。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释怀,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心愿。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很感谢现代快报,持续多年对这件事关注报道。"
△赵龙
为了更好地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正义立场,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2005 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最早提出将每年 12 月 13 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每年逢此日应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址处举行公祭活动,并有国家领导出席,社会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及外国政要参加。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当时,赵龙联合了 49 名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提案。
也正是从 2005 年起,现代快报开始持续追踪报道社会各界有关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呼吁和倡议。
2012 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邹建平递交了一份建议,将 " 国家公祭 " 的议题再次带上全国两会,提出应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不久后,这一建议收到了令人振奋的办理答复。答复中表示," 鉴于上述规定,我们建议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程序向中央提出将每年 12 月 13 日设为国家公祭日的申请。我们将按照中央要求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现代快报独家报道了这个消息,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连续 9 年的呼吁和呐喊,终于在 2014 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消息,令多少人惊喜交加、令多少人热泪盈眶,又令多少人欣慰展颜 ……
现代快报第一时间回访、连线,采访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提案人、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相关报道《一个城市的呼吁牵动整个中国,9 年,现代快报连续追踪 " 国家公祭日 "》获第 24 届(2014 年度)中国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新闻版面一等奖、2013 年度全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部分报道链接
现代快报 2005 年 3 月 11 日 A1 版报道
关于 " 国家公祭 " 的建议,最早要追溯到 2005 年全国两会期间。当时,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江苏省委主委的赵龙提交了两份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议把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现代快报 2012 年 3 月 9 日 封 10 版报道
日本名古屋市长言论妄图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翻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建议,在南京修建国家级的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园 "。
现代快报 2012 年 3 月 11 日 A4 版报道
时隔 7 年,2012 年," 国家公祭 " 再次被提上全国两会的议题。2012 年 3 月 10 日,邹建平递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应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7 年前建议 " 国家公祭 " 的提案人赵龙,则建议把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