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印发《关于推进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江淮生态经济区展现全省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功能,建设富有水韵风情、现代气象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湖泊休闲度假目的地。
到 2025 年,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 1 亿人次
到 2025 年,沿洪泽湖地区生态区位价值和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的文明价值、时代价值更加彰显,高品质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水韵江苏 " 文旅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成为展示东方神韵、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和知名度的特色文化标识,推出一批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标志性成果。
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1~2 个、省级及以上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7 个左右,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2 个左右、旅游休闲街区 2 个左右、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4~5 个,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 1 亿人次。
到 2030 年,沿洪泽湖地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代表的优质旅游供给形成矩阵,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流,旅游业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国际生态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助力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展望 2035 年,沿洪泽湖地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形成新格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形成特色,以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优质旅游服务为代表的高质量旅游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支撑。
依托生态资源,营造湖城交融、水陆相依的文旅空间
洪泽湖是 " 中国最大悬湖 ",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方案》提出,要依托沿洪泽湖地区湖荡纵横、河网交织、沃野平畴、林田共生等优越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充分展示江淮水乡风貌与生态品质。
要立足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邵伯湖、白马湖、里下河湖荡群和广袤平原地域特色,以水为脉、以城为核,推进沿湖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串联 " 半城半水、城湖相依 " 宿迁、" 五湖镶嵌、四水穿城 " 淮安及 " 百里湖、千里荡、万里河 " 高邮、宝应、兴化等里下河核心地区,发挥湖泊水网优势,将生态景观、人文史迹、水乡田园、湖山胜境等连幅成卷,营造自然人文交相辉映、南北文化交融和合的全域魅力空间。
重点推动建设宿迁 " 醉美湖湾 "、淮安 " 百里画廊 "、古淮河风光带、白马湖风光带、扬州 " 江淮生态大走廊 "、高邮湖湿地景观带、邵伯湖滨湖休闲旅游带和兴化西北部湖荡湿地旅游圈。支持淮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提升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增强跨区域文旅资源聚合力。发挥沿湖地区连通长江与淮河、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宿迁 " 四化 " 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文旅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与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淮海经济区等周边区域对接互动格局。
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建设彰显水韵人文之美的知名湖区旅游目的地
《方案》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沿洪泽湖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推进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以及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里下河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文化内涵,弘扬时代价值,打造一批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标志性成果。
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淮河下游考古调查研究和价值阐释,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加强古坝、古堤、桥梁、水闸、码头等水工遗产和传统工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等非遗系统性保护,建设文物主题游径。
重点加强淮安黄岗、顺山集、清口枢纽、高邮龙虬庄、兴化草堰港、蒋庄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支持建设盱眙大云山、泗州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里下河博物馆,提升洪泽湖博物馆、洪泽湖湿地博物馆建设水平,策划推出更多反映沿湖地区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的精品展览。
加强洪泽湖渔鼓、高邮民歌、茅山号子、兴化传统木船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活态保护传承,提档升级洪泽湖渔文化、姜堰清明习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溱潼会船、茅山会船等非遗民俗品牌项目。支持兴化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淮安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提档升级。
向世界展示水乡魅力,举办世界大江大河文明对话
《方案》提出,要利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兴化垛田世界 " 双遗产 " 以及里运河 - 高邮灌区、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汇聚的独特条件,擦亮扬州淮安 " 世界美食之都 " 金字招牌,打造水乡特色浓郁的国际乡村旅游集聚区,拓展体验多元的水生活度假旅游产品和漫游洪泽湖系列旅游线路,向世界展示独特的水乡场景、水乡味道、水乡智慧,打造境内外游客深度体验高品质湖区生活的旅游胜地。
同时,要增强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利用 " 水韵江苏 " 全球传播中心、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等渠道,密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联系,深入开展对外及对港澳台文旅交流合作,推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入境游产品和线路,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更广。
参与办好 " 欢乐春节 "、文化旅游年等重大文旅活动。充实完善对外交流精品项目库,开发 "3D 云游 · 水韵江苏 " 线上体验项目,参与举办世界大江大河文明对话,依托兴化垛田世界 " 双遗产 " 等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沿湖地区加强与世界湖区城市文旅交流合作。
现代快报 + 记者 裴诗语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