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2
档案说话!86年前的浩劫,南京大批古籍善本不翼而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脉与国脉相连。

风雨飘摇时刻,

我们连身家性命都堪忧,

便只能眼睁睁看着

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惨遭践踏。

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江苏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组织南京、常州、苏州、南通、镇江等地档案部门联合编纂的《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丛书,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在一份份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调查档案之中,我们看到:大量文化设施、文物、图书被毁,造成的损失难以估算其价值。

古籍善本不翼而飞

董其昌、文徵明等名人字画遗失

△南京图书馆老馆典藏书库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 1240 多万册,有古籍 160 万册,其中善本 14 万册。丰厚的馆藏资源,让读者畅享阅读时光。

如果没有 86 年前那场浩劫,那么,这份馆藏 " 家底 " 无疑会更加丰厚。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善本书损失清册(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南京图书馆前身可追溯到 1907 年的江南图书馆,1929 年曾经定名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1946 年 5 月 30 日,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致江苏省教育厅的呈文中提及:

1937 年 8 月敌机轰炸南京时,工作人员仓促转移甲库善本 100 箱,又提取宋元精刊及孤本校本另装 10 箱,寄存于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分院地库。但在南京沦陷时,未来得及转移这批善本。

1940 年 2 月,敌伪冲破地库,将书运往竺桥伪图书专门委员会。

日伪投降后,在所移交的书目中,这批善本中的元刊本 37 部 177 册、明刊本 101 部 474 册等合计 184 部 1643 册均缺失不见。

此外,68 件名人字画也已遗失,包含董其昌、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作品在内,损失巨大。

△ 1947 年 11 月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财产损失报告表(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据战后统计:

南京市立图书馆在南京沦陷时损失图书 20 万册,报纸杂志 5 万余册;

国立中央图书馆损失图书近 10 万册;

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损失图书 3038 种、12798 册,杂志期刊 927 种、15163 册,报纸合订本 26 种、1747 册,书版 18179 片;

无锡图书馆图书损毁 3 万册等。

夫子庙泮宫的 " 金陵图书馆 "

旧址与藏书一同毁于战火

△今天位于南京建邺区的金陵图书馆

又到一年银杏季,金灿灿的树叶铺满了金陵图书馆门前的银杏里。亮堂、现代化的馆舍,依傍着河西滨江地区,与旁边的江苏大剧院一起,构成了南京的文化新地标。

如果没有 86 年前那场浩劫,金陵图书馆还将拥有一座底蕴深厚的老馆,就在 " 最南京 " 的老城南,在桨声灯影里人潮拥挤的夫子庙。

金陵图书馆是南京市级图书馆,其前身是南京市立图书馆,创立于 1927 年 6 月 9 日,借原平江府布道所为馆址,后来迁入泮宫。

据 1934 年 1 月出版的《南京市立图书馆概况》:" 本馆馆舍,系就夫子庙泮宫布置。正殿为阅览室,东庑七间为藏书室,二间为出纳处。西庑四间为阅报室,二间为儿童阅览室,三间为报志储藏室。"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放火将泮宫连同市立图书馆烧毁,图书大多焚毁殆尽,也有说遭炮火而毁。

△溧阳县城区东门大街被灾惨状

不仅仅是在南京,侵华日军在江苏境内破坏、焚毁、强占江苏境内许多名胜园林、文物古迹、寺庙、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学校校舍等,类似情形比比皆是:

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收藏古今珍物、石刻文物,遭侵华日军洗劫后,只剩一尊大铁佛和少数石马,其余都不见踪迹;

历史古城扬州有 14 座庙宇遭严重破坏,加上文物损失无法估算;

连云港灌云板浦的崇庆院、盐义仓、" 二许 " 故居等古建筑群遭日机轰炸最后成了一片废墟;

仅溧阳一县,据 1992 年所修县志统计,抗战期间,被毁古建筑即达 497 处之多 ……

△江苏省南通中学校舍全部被敌毁坏照片(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苏省境内许多学校纷纷搬迁或停办,遭受严重损失。

没有搬迁的普遍遭到轰炸、纵火、抢劫,校舍被毁,器物被劫。

劫难后的校址,多成了侵华日军的军营和用以关押抗日爱国人士的监狱。

△ 1937 年 11 月起,因侵华日军占领,苏州三元坊本校财产直接损失报表(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教师失业,学生失学,学业荒废 …… 以苏州为例,1938 年学校数量较 1937 年减少 195 所,学生减少 33065 人。常熟沦陷期间,敌伪辖区的小学锐减为 50 余所,仅及战前的四分之一。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6 周年

国之殇

也是文脉的浩劫

12 月 13 日

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以国之名

悼念 铭记

吾辈自强

方能守护历史 赓续文脉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通讯员 朱芳芳 李扬

图 | 江苏省档案馆供图 现代快报 + 记者 施向辉 苏蕊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相关标签

档案 南京 图书馆 江苏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