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3 日,江苏省档案馆公布了《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丛书中收录的部分档案。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轰炸、焚烧、抢劫、掠夺 ……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战时损失调查与统计工作陆续开展,形成了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档案。这些调查所形成的档案文件总量多少很难探究,目前有不少此类档案保存在江苏的各级档案馆。
南京两个月内遭空袭 65 次
在 1937 年 8 月 15 日至 10 月 15 日两个月内,南京遭到日机空袭 65 次,文化组织、慈善团体及医药机构无不遭到轰炸。仅 8 月份,市区无辜死亡人数达 121 人,受伤民众 187 人 …… 南京市档案馆藏有 1937 年 8、9、10 月南京市区遭遇敌机空袭所受损害详报表。
△ 1937 年 8 月份 " 首都市区遭遇敌机空袭所受损害详报 "(南京市档案馆藏)
根据 1937 年 8 月 24 日南京市园林管理处致南京市政府的快邮代电:"8 月 23 日晚,日机从和平门沿城环绕飞至玄武门,投弹 7 枚。" 其目标关注 " 北极阁及鸡鸣寺一带 "。
根据 9 月 5 日南京市自来水管理处致南京市政府的呈文:"8 月 26 日夜,日机在黄埔路投弹数枚,将 200 公厘的自来水干管炸毁数段。" 根据相关档案,在同一夜遭受损害的还有南京市淮清桥小学。到了 9 月 23 日,因为迭遭敌机轰炸、受伤者较多,南京市卫生事务所救护车辆不敷使用。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此类空袭损失档案的时间,停留在 1937 年 11 月 20 日左右。这与 11 月 16 日国民政府下令各机关与南京市政府各机构、南京各国营工厂以及各大中学校撤离南京这一大迁徙相互印证。
" 人口伤亡调查表 " 里,亲属控诉敌人罪行
一张张人口伤亡调查表,是几代人的伤痛记忆。
1946 年 1 月 30 日,江苏省档案馆藏有一份无锡市民胡荃 " 关于敌寇杀夫许心鲁等公孙三代并焚毁全部房屋请求令敌国赔偿事致无锡县政府的呈文 "。
△ 1946 年 1 月 30 日,胡荃关于 " 敌寇杀夫许心鲁等公孙三代并焚毁全部房屋请求令敌国赔偿事致无锡县政府 " 的呈文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无锡人许心鲁,原在荣巷工商中学、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教书。淞沪抗战发生后,他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乡无锡席祁许巷避难。随着战事进展,他劝父母离乡避祸,但父母因年老不肯背井离乡。为了随侍父母,许心鲁留了下来。
1937 年 10 月 22 日,敌人第一批冲杀队冲到当地大肆烧杀。许心鲁与父母、二叔、三叔及三儿子,祖孙三代人一起被日军拖至空场,不分老幼,全部被刺刀当场杀戮,尸体还被拖到屋中点火焚烧,房屋、财产全都化为灰烬。
在《汇编》的常州卷中,溧阳县收录了 9 个乡镇 50 余保 100 多个村庄 1800 余户居民的损失统计表,损失惨重可见一斑。
满目疮痍,各行业经此一劫几乎损失殆尽
江苏沦陷后,各行各业均遭到毁灭性破坏:矿产被攫掠,工厂被毁坏,树木被砍伐,场站遭焚烧,农田抛荒,渔船损失殆尽,失业渔民数以千计。江苏省档案馆、苏州市档案馆等藏有各地报来的损失调查表。
△苏纶纺织厂战时损失统计表(苏州市档案馆藏)
苏纶纱厂被誉为 " 中国纱业之先进 "" 工业之前导 ",抗战期间车间成了养马场,工厂成了兵营。
中孚兴业化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厂位于上海闵行镇,本是浙江绍兴人董荣清于 1933 年集资创办,工厂规模、装备设施居国内先进行列。自淞沪沦陷后,工厂被强占、盘踞,货物原料、设备荡然无存。
1938 年吴县县商会整理的《商号损失登记册》,多达 71 页,详细反映了吴县各行业经此一劫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包括线业、电料业、南北海货业、油酒酱业、茶馆业、典业、粮食业等 420 余户商号。
如皋县辖丰利、苴镇、长沙、南坎、北坎是著名渔区,在战前共有大小渔船 300 余艘,在抗战期间敌伪沿海扫荡驻防。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地共损失渔船 189 只。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通讯员 朱芳芳 李扬
(江苏省档案馆供图 )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