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光才 记者 袁永红 黄艳 文 / 摄)同样主题的课程,由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分别为学生讲授;一节课由生物、美术、音乐三名教师同堂授课;一节课包含英语和历史两门学科的知识 ……12 月 15 日,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联合举办 " 融起来,向未来 "2023 教学节活动,30 多位名师分别展示了 " 双高 " 贯通课、学科融通课等创新的高中教学新样态。
△宋永强
二十九中语文教师宋永强是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这次他和南京师范大学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鹏分别为高二的同学们开设了一节题为《议论文写作升格》的 " 双高 " 融通课。围绕这一课题,宋永强从班级写作实际情况入手,力图解决写作中立意深刻和新颖这一目标。他在课堂上引入 " 图尔敏模型 ",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辩驳,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辩驳后,对论点进行准确限定,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准确和思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深入思考、合作讨论、动态修改等,探索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论证升格的有效路径。
△张鹏
张鹏则从 " 写作到底是什么 " 开始,带领同学们体会 " 文学即人学 "。对于这堂特别为中学生开设的课,张鹏表示,从高校写作课程延伸到高中语文课堂,这种 " 贯通 " 教学创意非常好,能够让孩子们有一种 " 跳出 " 思维和 " 高处 " 意识。张鹏说:" 在设计《议论文写作升格》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向孩子们提出‘情格’的概念,即注重在文章中融入情感、情怀、情绪和情境四种情,提升品格、国格、人格和风格四种格,真正能够让孩子们的文章深植‘印刻时代记忆,承载个人体验’的思维起点。"
△陈艳
△林兴建
二十九中高级教师陈艳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林兴建分别上了一节《记忆的奥秘和相关疾病》。课堂上,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同学们探索记忆的奥秘,了解了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和记忆相关的疾病特点。同时上了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的课,同学们非常开心,高二(13)班的王一帆同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林老师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概述、人类对记忆的探索过程,拓展了我们对记忆与疾病的研究;陈老师的课是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让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今天的课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也激发了我未来研究现代医学的兴趣,希望未来能为现代医学作出贡献。"
△阚晓燕
△任然
二十九中生物教师任然是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这次她和音乐名师李静、美术名师阚晓燕一起,融通三个学科,为同学们带来一节《体悟生态之美,共创绿色家园》学科融通课,课堂以生物课为主线,融合音乐与美术。老师们在课堂上配合默契,无缝对接。任然带领同学们从探究生态系统入手,理解森林,探究生态之美;音乐学习部分,李静从生态之美衍生出音乐之美,她以自己到紫金山燕雀湖生态湿地的视听感受,引入《森林狂想曲》中的各种音效,让同学们寻找森林里的 " 节奏大师 "" 旋律大师 " 等,聆听音乐之美;阚晓燕则通过绘画语言、形式法则、绘画种类等,带领同学们感受森林创作,观赏生态之美。
△李静
此外,英语名师黄雅刚和历史名师刘金霞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英语和历史的学科融通课。对于这种别具一格的课堂形式,老师们表示,主要想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学科、目标、内容和程序的重构,实现价值重构,这样的融通课具有跨学科课程内容关联性、教学程序逆向性、学习成果生活化等特点。此次教学节活动涉及学校各学科的课堂展示。
除了 " 双高 " 贯通课、学科融通课,还有理科创新实验课、同题异课 · 思政融通课等。更有 6 位来自江苏省盱眙中学的名师和二十九中名师一起开设了数学、英语、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的同题异课 · 思政融通课。
据悉,在 " 融 " 时代背景下,学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以高品质育人为目标,以 " 卓越 " 课程体系为依托,以融通课程为抓手,通过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走向学生核心素养融通发展的未来;通过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学科交叉融通课程的建设,走向学科融合发展的未来;通过 " 双高协同合作 " 和 " 盱眙中学合作共建 ",走向多元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未来。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