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全球数字经济加速迈向全面扩展期,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中国显示出强劲实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 202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 年)》,2016 年至 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是同期美、中、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 1.6 倍。
与此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由数字技术渗透而驱动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日渐显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革新生产模式、管理手段、经营思维,推动传统产业焕发全新生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更加扎实。智联招聘基于平台大数据和企业、职场人调研数据,对产业发展新动向、企业招聘新趋势、个人职场行为特征,以及雇佣双方对新职场的感受和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新动能驱动下新职场从观念到行为的诸多变化,为用人单位、求职者和政策研究、学术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相较往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支持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企业正更为积极地构建办公场所的数字基础设施。调研显示,今年在数字化工作场所建设上有所行动的企业占比,在各个类目上均高于去年。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超过 7 成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部门或者聘请了专项人才。其中,成立了独立信息化部门的企业占受访企业的 44%。这些部门通常负责推动和管理企业的数字化项目,确保技术与业务战略对齐。即使是没有建立专门信息化部门的企业中,也有近一半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数字化转型任务。
第三,尽管 2023 年数字职业的数量没有显著增长,但其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明显呈现出向传统行业、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
与此同时,数字职业在地域分布上也正朝着纵深发展。今年上半年,新一线城市数字职业招聘需求占比(37%)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32.7%)。更大的改变发生在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数字职业招聘需求占比,已经分别从 2022 年的 17.5% 和 5.2%,快速提升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19.7% 和 6.6%。数字职业在地域上的扩散,也体现了低线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再平衡。
在乐观认知的驱使下,求职者积极向人工智能职位靠近。不管是调研结果还是平台数据均表明,求职者对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调研结果看,52.5% 的受访者都表示会在求职过程中考虑申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岗位。
同时,我们基于智联招聘抽样数据集分析求职者的投递行为,发现与过去三年同期相比,在 2023 年人工智能高关注期 [ 1 ] ,求职者对于与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如 Java、C++、前端开发、售后技术支持、嵌入式软件开发等,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对于职场人来说,虽然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信心,但仍在积极求进。调研数据显示,高达 62.2% 的受访者表示 AI 的到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意愿,但学习的理由不尽相同:15.6% 的受访者希望更多学习,是因为他们相信,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他们的能力可以获得更好发挥;而高达 46.6% 则是因为不愿意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是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同时,AI 替代人工趋势的影响也逐渐扩散到了人才需求侧。当新技术更广泛地被应用于企业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时,企业对于 " 人 " 的技能要求上会相对更强调有别于 AI 的 " 软技能 ",如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对智联招聘平台上招聘岗位的职位描述文本进行分析,我们的确发现,相对于一些实用技能来说,企业对求职者思维能力的需求正逐年提升,需求占比从 2020 年的 24% 提升至 2023 年的 27%。
2023 年 1-6 月,新能源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达 36.1%,新制造领域的工业自动化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为 6.9%。值得一提的是,工业自动化不仅本身是新兴产业的一部分,也是智能生产制造的技术和产品支持者,其招聘增长既照见了新制造的蓬勃势头,也反映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热度。
招聘规模增长的同时,新兴行业也涌现出更多竞争力可观、深受职场人认可的优秀雇主。今年,制造业领域入围百强雇主企业数量达 15 家,比去年增加 4 家,成为 2023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TOP100 的黑马行业,其中不乏一些新制造领域的企业。这说明新兴行业企业日益重视雇主品牌建设,并努力满足雇员的职场诉求,主动推动新技术与雇员共创价值。
工业自动化行业各岗位的招聘数量同比增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在 2023 年上半年该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 TOP10 职业中,属于技术岗的 QC 质检、属于基础制造岗的普工 / 操作工以及属于销售岗的销售总监均排在前列。其中解决方案工程师岗位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为 53%,反映新动能驱动下的数字职业正在快速成长。
新能源行业的招聘需求结构同样呈技术岗、基础生产岗、销售岗齐驱的多元化特征。其中,技术岗的需求扩张尤其明显,如风电工程师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高达 738%。在政策引导下,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风电项目数量迅速增长,需要更多风电工程师参与研发、设计、建设和维护。同时,新能源项目的密集增加,也使工程监理岗位的招聘职位量水涨船高,2023 年上半年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达 322%。
数字技术的渗透,使岗位对人才技能需求同步进化,职场技能结构演进。为了更细致地观察新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我们进一步对技术岗位的招聘需求技能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近三年,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领域技术岗对数字化相关技能的需求占比整体呈增长态势,并且表现出通用技能与特性技能兼需的趋势。
具体来看,2023 年上半年,AutoCAD、Solidworks、CAD、PLC 等技能在两大行业技术岗招聘需求中均排在前五位,这些技能具有较强的跨行业适用性。其中,工业自动化行业招聘技术岗位对 PLC 技能的需求最大且增长最快,要求该技能的技术岗招聘职位数占比,从 2021 年的 13.1% 增长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25.9%;新能源行业招聘技术岗位中,AutoCAD 技能的需求最大,要求该技能的技术岗招聘职位数占比从 2021 年的 3.9% 上升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8.2%。
此外,工业自动化行业技术岗对 EPLAN 技能的需求较高,该技能主要用于电气工程和控制系统设计,在缩短项目设计时间、节约工程成本上有明显优势。新能源行业技术岗对 QC 技能需求较高,该技能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有重要作用。
调研发现,求职者更偏好成长与福利并重的工作机会。71% 的受访者认为薪酬和福利是选择心仪公司的最重要因素。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时期,薪酬和福利作为基本的经济安全保障,自然成为员工选择雇主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新旧动能转换之际,职场人更期待进入有潜力的 " 新兴赛道 ",53% 的受访员工选择公司的原因是所在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能帮助我成长 " 位列职场人选择公司的驱动因素第三位,占比 47%。
综合来看,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求职者选择雇主的考量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薪酬和福利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行业前景、个人成长机会、企业文化和学习机会则与员工的职业满足感、忠诚度和长期职业目标密切相关。雇主若能在这些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明确的机会,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有能力和有抱负的员工。
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 " 进入 " 职场,岗位职责、职场人核心竞争力等都在发生改变,这令职场人意识到技能学习、能力焕新的重要性,也因此倾向于将职场作为个人能力提升的 " 训练场 "。在被邀请对心目中的理想雇主应具备的要素进行评价时,75% 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提供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非常重要,这反映了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获得能力提升,以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相应的,67% 的员工认为具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也反映出大部分员工能够认识到企业培训对于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性。71% 的员工认为企业提供的职位晋升空间非常重要,这表明员工期望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通过表现出色获得晋升的机会。
调研发现,员工对于个人成长的需求具体体现在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数字技术、领导力等方面。其中,61% 的员工希望企业能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占比最高,这种培训有助于他们提高在当前职位上的工作效能,同时为未来的职业道路铺路。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新技术或数字化工具,60% 的员工希望以此跟上行业趋势,可见大部分职场人已经认识到掌握新技术、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对于职场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期望说明员工不仅关注薪酬福利等即时回报,还非常重视长期职业发展和成长的机会。企业如果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并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员工的长期留存。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员工个人的成长和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还能为企业培养出一支技能强大、高度投入的员工队伍,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调研同时发现,很多企业已经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员工技能的提升和成长上。数据显示,80% 的企业将 " 对员工技能进行提升 / 再培训 " 作为人资工作重点,占比排在第一位,高于 " 招聘 / 吸纳新的人才 "(79%)。值得关注的是," 提高人力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准 " 的占比达到 76%,排在第三位,其次是改善员工的整体薪酬 / 绩效策略(74%)、制定人力战略规划(68%)等。企业通过这些措施,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旨在打造一个促进员工成长和提升的环境。
在被进一步问及企业 2023 年在人才管理上发生的变化时,78% 的企业关注于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占比最高,企业通常通过提供培训、课程和发展机会来实现。可见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成为企业人才管理的重中之重。77% 的企业表示提高了对招聘人才的要求。" 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应用更加广泛 " 占比 74%,排在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超过 6 成的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数字化快速渗透、人工智能工具不断迭代的今天,大部分企业能够关注个体价值、重视员工身心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00 后的拒绝态度相比其他年龄段更 " 刚 ",且更擅长主动通过合理方法拒绝额外工作。6.1% 的受访 00 后选择了 " 能刚则刚,绝不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10.8% 会通过与 " 与领导讨论 " 的方式尽量推掉非本职工作,在这两大选项上,00 后占比居所有年龄段首位。
面对领导令人反感的言行,00 后职场人也更为敢于明确表现出不满。当被问及 " 是否会当面吐槽或反驳领导 " 时,59.2% 的 00 后受访者表示会 " 看情况,遭受不公会怼回去 ",高于总体的 42.9%,且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富足且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使 00 后拥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能力,且初入职场的 00 后没有过重的生计顾虑,因而更敢于 " 硬刚 "。
职场人在工作时间创造价值,也热切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希望在下班以后获得应有的生活福祉,他们下班后对自己收到的工作信息表现出不甚积极的态度。调研表明,职场人普遍会在下班后将生活排在工作之前,收到上级的信息后,43% 的受访者选择 " 平常心,忙完自己手头的事情再回复 ",这一比例在 00 后中最高,52% 的受访 00 后希望在职场之外不被打扰。
新动能是机遇亦是挑战,人工智能的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企业和雇员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增进技能,寻求新动能时代的组织优势缔造和个人价值增值。
总言之,数字动能的快速渗透,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量变与质变,我国以及全球社会都需要重新思考实现产业结构平稳升级的策略,探求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成长的路径,洞察并满足新职场人行为背后的新诉求,以及摸索在新技术冲击与新机会创造间寻得平衡的实践方法。" 未来将属于有想象力的人,而不是拥有机器的人 ",雇主需要比以往更强调和培养 " 人 " 的优势,如创造力、共情力、理解力、沟通力,这也是劳动者在与技术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政府机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应当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技术、平台等综合性支持,帮助他们既稳且快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社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壮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