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9
履历造假引发劳动合同纠纷,法院判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惠 记者 徐晓安)" 在甲公司任职 50 个月,在乙公司任职 21 个月,在丙公司任职 63 个月 ……" 一份让看上去经验十分丰富的履历,却引发了一场关于 "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 的诉讼。近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者因虚构履历被用人单位起诉至法院的案件。

2022 年 5 月 16 日,某科技公司向张某发出了聘用通知书,聘用张某为销售项目经理,试用期综合月工资为 14500 元。随后,张某回复 " 个人提供的资料基本属实,如有细节部分需要了解,可单独做沟通 "。

5 月 20 日,张某正式入职该科技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张某填写应聘登记表,载明工作经历:2010 年 7 月至 2014 年 9 月,任职于甲公司;2014 年 12 月至 2016 年 9 月,任职于乙公司;2016 年 9 月至 2021 年 11 月,任职于丙公司。对于自己填写履历的真实性,张某也在登记表上作出承诺:" 我保证在本次招聘中提供的个人信息真实,并认可对虚假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我允许招聘公司对我提供的个人信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背景调查。"

就这样,张某上岗了,但一切进行得并不顺利。2022 年 6 月 10 日至 6 月 14 日期间,某科技公司接到了客户对张某的投诉,认为张某工作能力和态度不佳。明明经验十分丰富,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科技公司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张某的工作履历存在造假,严重夸大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实际上,张某仅在甲公司任职 27 个月,在乙公司任职 9 个月,在丙公司任职 7 个月。

于是,该科技公司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关系并通知工会,解除理由为张某工作履历内容不实、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员工手册的规定。

但是,张某对公司的做法并不认同,他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14500 元。同年 7 月,仲裁委驳回了张某的仲裁请求。张某不服,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严重夸大了工作时间,虚构履历的行为反映出张某具有欺诈的主观故意。张某告知公司的工作经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张某通过提供虚假工作经历取得订立劳动合同的机会,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无需支付赔偿金,驳回张某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张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校对 季林巧)

相关标签

劳动合同 造假 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吴江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