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晚,全南京的家长都在等待一个消息。晚上 8 点,南京市教育局正式发布 " 弹性上下学 "。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疑惑。当周边多个城市作出 " 停课 " 决定的时候,南京将一个 " 开放性 " 的选择交给了家长。这样的执行过程是不是太复杂?当时南京户外大雪如盖,经过一夜的积雪冰冻,第二天的上学路上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状况。这样的风险系数是不是有点高?
第二天清晨,家长们走出家门,看到干干净净的路面时,疑惑释然。很多人发出感叹:南京 " 一夜雪无 " 是 " 弹性上下学 " 的底气。
事实上,做出这样决定的底气不止于此。这是一场政府、学校、家长通力合作的 " 团战 ",每一个时间轴都精密部署,闪烁着温暖的光辉。事先,相关部门已提前研判气象态势,第二天南京天气大概率将好转;当夜,各班老师沟通家长、紧急摸底,确认学生到校情况,提前做好课程调整安排;凌晨,校园内主干道连夜除冰、铺设防滑草垫和地毯,检查各项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清晨,老师们顶着星光提前到班,迎接孩子们到校,组织有序学习,做好教室保暖。
说几个小细节。一碗暖心汤。很多学校当晚就开始准备食材,第二天一早为孩子们熬制了姜汤、银耳红枣汤等,暖身暖心。一则定心消息。很多老师在群里发消息,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居家学习,家中看护实在困难的可以申请到校,学校不上新课,以看护、作业为主,让家长孩子没有顾虑自主选择。一操场白雪。很多学校在清扫校内积雪的时候,特地留了一片雪地让孩子玩耍,留下校园里快乐的记忆。一叠干袜子。细心的老师们准备了干净的袜子和吹风机,当孩子们玩雪弄湿鞋袜时及时更换。
爱是交互的。家校群里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老师们,辛苦了。"" 我们一定小心出行,老师放心。" 理解、配合、有效沟通,这两天清晨,南京孩子上学,和以往每一个上学的日子似乎没有什么不一样,而又是那么不一样。
是弹性管理,更是创新管理、科学管理。到底是否有必要去学校,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家庭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现实中,有的家长有 " 大雪停课 " 的期盼,也有家长存在 " 停课孩子自己在家怎么办 " 的疑难。因此," 弹性上下学 " 既充分考虑到家长送上下学的不便,同时也不是一刀切地简单停课,而是把是否上课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和家长。正是在弹性中,体现出了教学管理的 " 知冷知热 ",让教育管理更加充满了温情。
过去这几年,因为不可抗力南京也曾全城停课。" 停课 " 带来的影响,我们有切身感受。突发情况下,没有完美解法,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在综合分析研判比较、综合施策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接近最优解。
事事想 " 我们 ",而不是 " 我和你 ",皑皑白雪也是暖暖风景。
来源:南京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