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 " 生科 "》,调研学校成绩评定改革推行的情况,此举引发广泛热议。
文中显示,在高强度的学业考核压力下,一些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花费大量时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 GPA 排名,实行 " 等级制 " 的考核评定方式。
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 " 平均成绩点数 ",是目前国内大学评价学生的关键指标。
GPA 计算会将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因此,学分不同的课程在 GPA 中的权重也有所不同。(注:不同学校 GPA 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以各高校官方网站为准)
△北大生科学生在实验室。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校报
多所高校尝试取消绩点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 首都教育 " 消息,近些年,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即用 A、B、C、D、F 等字母表示学生的成绩水平,而不再用百分制或者绩点制。
2015 年,清华大学宣布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 2015 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 A、B、C、D、F 等 12 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百分制。
2019 年 5 月 20 日,清华大学发布 GPA 改革方案,方案提出," 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是教师的学术权利,教务部门尊重教师的学术判断,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 "。同时,2019 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 " 对等百分成绩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 2020 级开始采取 " 等级制 " 的考核评定方式。方案中明确显示:不再计算 GPA,全体同学用优秀率(A%)和优良率(AB%)替代 GPA,并将学生的成绩分为 A、B、C、D、F 五个等级。
对于申请出国留学学生要求的 GPA,学院会提供一份证明,说明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式。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但同时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于成绩的转换和存档。
放弃 GPA 是为了
留出时间进行素质提升
在实行等级制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对学生们组织 3 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支持度达到 8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表示," 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 85 分以上,我们认为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 95 分以上。" 生命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 GPA 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素质提升。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