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3-12-25
走过2023丨这扇大门如何越开越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3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5 周年,是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提出 10 周年,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10 周年。

回望这一年," 高水平对外开放 " 成为关键词。

何以高水平?让我们从几个 " 新 " 说开去。

外贸提质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提质升级的新动能不断涌现,可以通过几个场景来直观感受。

——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昼夜不息,船来船往。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每天都有大量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驶向全球。

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的繁忙,是我国外贸 " 新三样 " 产品走俏海外的生动一角。

前三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 7989.9 亿元,同比增长 41.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 8 年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60%。

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 6 年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国,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 TOP10 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有 6 席。

此外,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 16 年位居全球首位。

外贸 " 新三样 " 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为特点,带动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从关键材料到基础元器件、操作系统,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亮相链博会,也展现出我国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突破的决心和力度。

—— 9 月,2023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83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政府或总部名义设展办会,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 20%,包括 500 余家世界 500 强、行业龙头企业,共达成 1100 余项成果。

服务贸易是贸易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体现,中国作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服务进出口规模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3 年 1 至 10 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 53445.3 亿元,同比增长 8.7%。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 8.9%,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 71.7%。

本届服贸会,中国提出 " 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 "" 扩大电信、旅游、法律、职业考试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 等一系列新举措。

中国服务贸易的 " 朋友圈 " 日益扩大,也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 11 月,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投资项目签约额达 1558.5 亿元人民币。

几分钟实现 " 复刻 " 的 AI 数字孪生直播技术、仅需 25 天就能建成的拼装型数据中心、国内首个数字人律师大模型 ……100 项创新类 " 首发 "" 首秀 "" 首展 " 集中呈现。

数贸会上的火热景象,是我国数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牵引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数字贸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数字交付贸易,交易的是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产品和数据。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云展会、远程办公、云外包等生产新模式和网络游戏、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型消费业态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 2.51 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名列第五。而这一数据指标,在今年前 8 个月,已经达到 1.81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4%。

数字贸易的另一种形式是数字订购贸易,即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达成的货物和服务贸易。

△跨境电商仓库工作人员捡货打包。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占整体外贸比重由 5 年前的不到 1% 上升到 5% 左右,跨境电商主体已超 10 万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4%。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都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不断积蓄这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我国外贸发展的活力将持续迸发。

" 投资中国 " 新引力

今年以来,特斯拉、摩根大通、苹果、高通、英特尔、ADM 公司、西门子、星巴克、雀巢、宝洁等一大批跨国企业高管密集访华。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宣布加大在华投资,以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 " 信任票 "。

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地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在华设立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研发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宝马集团投资 100 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建设全新动力电池项目;德国西门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1 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建设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美国康宁公司在华首个汽车应用解决方案工厂完成二期扩建、药物智能化合成项目落户苏州 ……

据统计,今年前 11 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8078 家,同比增长 36.2%。

不仅来办厂投资的外企多了,中国的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今年前 11 个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 3866.5 亿元人民币,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 37.2%,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大量外资企业选择加码在华新兴产业投资,折射出中国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 " 新 " 引力。

此外,从外资来源地看,部分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增速较快。其中,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 93.9%、93.2%、34.1%、23.3%、14.3%。西方媒体炒作的所谓 " 外资撤离中国 " 论调,西方国家自己用行动作出了反驳。

" 投资中国 " 的信心,不仅来自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还来自中国始终坚定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以来,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稳住外商投资信心。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 6 个方面提出 24 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措施。

此外,从不断削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到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中国正多措并举打造更透明、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目前,中国已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正在有序放开服务业。今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工作方案,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北京将做好服务业开放的 " 探路者 "。

今年也是中国自贸区建设 10 周年,十年奋进再出发,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启。

今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面铺开。

今年 6 月,国务院印发文件,支持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 5 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提出试点政策措施和风险防控举措。

今年 11 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至此中国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 22 个。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今年 12 月,上海自贸区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新方案对外公布,推出 80 条开放新举措,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除了实在利好,还有很多暖心举措。2023 年 12 月 1 日起,中方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 6 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单方面免签政策给 6 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展现出中国更加开放的姿态。

同样在 12 月 1 日,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签发启用。因加入了体现国家标识的五星元素,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 " 五星卡 "。

未来,我国还将继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和停居留政策,着力打通大家在华使用金融、医疗、互联网支付等服务的堵点,为外国工商界朋友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 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今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书面演讲中向各国工商界朋友发出邀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2024 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 " 投资中国 " 品牌。

从经济前景到政策利好,都在生动地诠释着——下一个 " 中国 ",还是中国,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

" 一带一路 " 新阶段

今年是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提出 10 周年。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直把共建 " 一带一路 " 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作为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

10 年来,已有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 " 一带一路 " 大家庭,已形成 3000 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 10 月,第三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 " 一带一路 " 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郑重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的八项行动。

构建 " 一带一路 " 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新设立融资窗口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 " 一带一路 " 项目,实施 1000 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落实绿色投资原则,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建立 " 一带一路 " 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 …… 这些振奋人心的举措,是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抓手和动力之源。

第三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后,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扎实推进。

11 月初,第六届进博会如约而至。进博会成为越来越多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参展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积极助力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本届进博会,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已有超过 1500 家企业签约企业商业展,参展面积较上届增长了 30%。

紧接着,作为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八项行动的具体举措——首届 " 一带一路 " 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80 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300 多名重要外宾和国内近 500 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大会。大会期间,首次发布了 " 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报告 ",首次举办 " 一带一路 " 科技创新部长会议。

11 月 24 日,推进 " 一带一路 "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 " 一带一路 " 未来十年发展展望,研究提出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

通过共建 " 一带一路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也愿同共建国家一道,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展望 2024 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之一。

从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到打造 " 投资中国 " 品牌,从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到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一系列新举措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新机遇。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是中国的态度,更是中国的行动!

来源:新闻联播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光伏 服务贸易 对外开放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