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圣人 " 有 " 圣 " 的一面,即所谓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也有 " 人 " 的一面,即可亲、可学。" 诗圣 " 杜甫也不例外,新出版的《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一书,通过夜晚、与李白的友谊、家园、幽默感等八章内容,勾勒出 " 诗圣 " 杜甫的八个侧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杜甫有关,都牵动着杜甫的心。杜甫的很多诗歌,都与夜晚有关:夜晚,有逃脱兵役的老翁;夜晚,有四更天辗转难眠看月亮的诗人;夜晚,有和丈夫久别重逢、" 相对如梦寐 " 的妻子;夜晚,还有江上的小船、渔火、萤火虫和各种难忘的风景。杜甫挖掘了夜晚的更多奥义,不仅是恐惧、痛苦、疯狂和死亡,也有希望、快乐、重聚、团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因此,本书第一章带来 " 长夜:一生中,那些最难忘的夜晚 "。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无数人遭遇绝境。而杜甫有一个最牵挂的人,那就是李白。杜甫越来越理解李白,担心李白的生死,他写了很多寄托相思的诗句。安史之乱前,他和李白曾三次相见。学者闻一多说:" 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 因此,第二章带来 " 遇见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总是挨饿、总是受冻、总是漂泊、总是走在路上。当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这里他有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成都给了杜甫一个家,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因此,第三章带来 " 草堂:我有一所房子,面朝江水,春暖花开 "。
说到杜甫,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个清瘦黝黑、满脸愁苦、忧国忧民的老人形象。但读杜甫的诗歌,每到悲观绝望之处,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这力量来自杜甫心中的信仰,来自他热爱的孔子、屈原、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感召,来自他脚下站立的大地、不屈不挠的人民、有灵且美的万物,也来自他笔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比如:公孙大娘的剑、"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的胡马、"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的老鹰。因此,第四章带来 " 病人亦强者:杜甫的力与美 "。
杜甫一生愁苦,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还有幽默的一面。他向人借米,率真中不乏风趣,"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他看见春天的花儿覆满江岸,竟想向春天倾诉,"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他穷得叮当响,但还在裤兜里留一文钱,显得很有钱的样子,"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细细体味杜甫的诸多诗文,其间的幽默令人快乐,也令人悲伤,让人不禁想起卓别林的喜剧。最打动人心的幽默,往往是笑中带泪,泪中含笑。因此,第五章带来 " 幽默:人生是含泪的微笑 "。
杜甫的诗歌,同时也是诗史。他用诗歌描述了整个危机时代,也写下了自己对时代的反思与叩问。他写那些无功受禄的官僚,"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他写战争的残酷、人民的痛苦、苍天的无眼,"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他甚至指名道姓,批评皇帝的政策,"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 你若真正爱一样东西,美丽是你爱它的原因,糟糕是你更爱它的原因。" 对杜甫来说,他对国家乐观和悲观的看法,全都是热爱大唐、热爱国家的理由。因此,第六章带来 " ‘负能量’:如何正确地爱国 "。
在很多唐朝诗人那里,我们知道他们爱喝酒、爱吹牛、爱幻想、爱旅行、爱交友,但他们究竟是如何生活的,我们不知道。而杜甫,对日常生活有着巨细无遗的记录。我们清清楚楚地认识他这个人,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的诗人是 " 愤怒出诗人 "" 国家不幸诗家幸 "。但其实在最艰难的时刻,当危机要摧毁普通人的世界时,日常生活的美丽不能也不应该被任何暴力轻易抹去。越是危机的时代,杜甫越是希望通过对日常诗意的书写来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存在的意义。因此,第七章带来 " 生活:我所爱的,就是这样的日常 "。
在杜甫的诗歌里,我们看到了残酷、苦闷、黑暗、寒冷,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杜甫写《赠卫八处士》,战乱中老朋友团聚,朋友冒着夜雨去剪新生的韭菜,煮熟黄米饭来招待杜甫。"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写《月夜》,自己被安禄山的叛军抓到长安,想起妻子一定彻夜难眠,思念丈夫。"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写自己刚到成都,因朋友和陌生人的相助而如沐春风。"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因此,第八章带来 " 仁爱:无情时代的有情世界 "。
在这八个面向中,杜甫很伟大,也很渺小;很神圣,也很普通;很严肃,也很幽默。这些面向,不是一顶 " 诗圣 " 的帽子可以概括的。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