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25
培养内驱力,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孩子学习时总是拖拉,学习兴趣不浓,用礼物等奖励刺激开始有效,过段时间就丝毫不管用了,怎么办?不妨试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孩子表现优异的秘密在于激发、保持和发展他们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某种内在奖励,如好奇心、乐趣、自信心、成就感等而从事某项活动,既不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也不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只是单纯地享受从事某项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或者把某项活动视为一种探索世界、学习知识和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内驱力 "。

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学习上从 " 要我学 " 变为 " 我要学 "?这就不得不从内驱力的构成三要素: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说起。从培养孩子的自主感来说,就是培养孩子自主主导个人生活的能力。自主是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们不妨试着用这些句式:" 你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语文作业?"" 从现在开始,你打算怎么安排自己的功课?你可以自己列计划。" 通过充分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感觉到有更高的自主力。孩子从心理上认知到 " 是我选择的 "" 由我来决定 ",而不是大人监督或命令的,所以更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归属感是指促成和谐、信任和协作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父母在培养孩子归属感的过程中尽量做到 " 内紧外松 "。" 内紧 " 是指父母时刻关心孩子的动向、内心以及成长的过程,尽可能地陪伴在他们身边;" 外松 " 是指家长们有时候需要弱化大人角色,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总结、摸索,让孩子们大胆地试错和冒险。说到底是一种坚信孩子内在生命力的底气。胜任感是指家长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把事情做好,并能对自身及外部世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当然,要想孩子获得胜任感,离不开坚持不懈、不断练习直到进步、收获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设定目标、分解目标、制定方案后有目的地实施计划方案的能力,让孩子在追求成功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胜任感。 (陶方强)

(校对 周露)

相关标签

心理学 数学 语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