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珂珂 记者 于露 / 文 赵杰 / 摄)12 月 26 日,第二十五届 " 航空工业南京机电 " 大学生 " 创意 · 创新 · 创业 " 文化节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现场,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200 余件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项目和作品集体亮相。
体育馆内,南航机电学院学生杨程丞正在操作着腿轮平衡自适应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采用独特的腿轮底盘设计,使其能够在各种地形上实现卓越的平衡和适应性。不仅能够在平坦地面上平稳行驶,还可以应对不规则地形,如颠簸道路、障碍物和斜坡。腿轮结构的引入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避震,有效地跳跃,从而在多样化的环境中表现出色。该款机器人在科研、应急救援和工业任务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我们的项目主要是面向腹腔镜及自然腔道手术设计的一款柔性机器人,它克服了传统手术中刚性器械不灵活、视野差等缺点,可以实现灵活精准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拓展术式空间。" 南航机电学院博士生郑维新介绍,团队在陈柏教授、鞠锋副教授的指导下研发具有夹持力反馈的连续体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获得 2023 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创新点包括精细灵巧的柔性机器人本体以及带有力反馈功能的夹钳。医生可以灵活操控机器人完成高难手术,并直观感受夹钳夹持组织时的力,助力减少手术过程中对身体组织的损害。"
现场还展示了 " 祥云 " 涵道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融合 FADS 的全流控飞翼飞行器、子母式飞行器等等。
今年,南航在第十三届 " 小挑 " 中荣获金奖 4 个、银奖 1 个,金奖数并列全国第二,自大赛设杯以来,连续五届捧得优胜杯;在第十八届 " 大挑 " 中,以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的优异成绩连续十一届优胜杯,特等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二、工信部高校第一,再创历史新高,续写了挑战杯赛场的 " 南航现象 "。
从挑战杯的 " 项目成员 " 变成 " 指导老师 ",经历了一年多的备赛后,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薛敏带领着学生们站上了第十八届 " 挑战杯 "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领奖台。在参与 " 挑战杯 " 的过程中,薛敏看到同学们在比赛中不断挑战、不断前行、不断成长,犹如看到八年前的自己。
那时,他和同学们决心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测试仪器。在导师潘时龙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立项攻关。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研制的光矢量分析仪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作品荣获第十届 " 挑战杯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参与‘挑战杯’竞赛,让我深切感受到科创竞赛对学生成长的巨大帮助,也让我意识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作为指导老师,我努力将个人力量转化为团队力量,促使学生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据了解,长期以来,南航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专创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理念,集成学科优势,融汇产教资源,多部门有机协同,实施全程化、开放式、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 " 三创 " 项目为主线,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点燃创意激情,激发创新活力,放飞创业梦想。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