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变革全球投资格局,以香港为例,其最新出口指数下跌至 39,47.9% 的港商表示正积极开拓内地市场作为营商策略。
港资入汉再现热潮
早有准备的武汉,及时抓住了这一机遇性的风口,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港商投资兴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7 月底,香港在汉兴办企业 3573 家,投资总额近 700 亿美元。
半年 7000 亿美元,与史上峰值时的一个季度 1.5 万亿美元相比,虽不宜过于乐观,但毕竟是港资回归内地,港商抢滩武汉投资热土的一个风口已经打开。
回顾过往,港商在武汉投资最火热的一年是 2014 年。在中央当年初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政策吸引下,武汉成为香港客商抢滩的热土。
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中国内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位置。其独特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直备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2004 年初中部崛起战略的出台,给武汉的发展潜力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当年一季度,武汉新招港资企业 22 家,投资总额 15355 万美元,其中总投资在 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 7 个。
当时,包括香港数十家大型企业、国际性投资银行的决策者及高层人士都争相到武汉考察,是香港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许多港商虽然是第一次来武汉,感觉真是大武汉,发展空间非常大,他们很多都是带着项目来的,纷纷表示,好项目一定投在好地方。
自此,武汉成为港商在内地投资的热土地带。
两次风口上的武汉机遇
但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港资企业在珠三角投资开厂的步伐显著放缓,港资企业裁员甚至停工的消息不绝于耳。
受制于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上涨,2000-2008 年,港资企业在珠三角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并愈演愈烈。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港商一贯依赖的欧美出口市场萎缩,加上中国调整经济政策,优化经济结构,对产业提出转型升级的要求,这些都给出口为主的港资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伴随着中国沿海产业转移,港商重新思考内地投资策略,武汉成为他们在中西部地区的首选。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发生后,疫情反复及运费飙升,削弱港商在短期内的出口信心。只有 20.2% 的受访港商预期今年圣诞销售额会上升,有 38.7% 认为将与去年相若,41.1% 认为会减少。
疫情虽重击环球经济,却加速智慧医疗发展,大众对远程医疗、医疗物联网、健康数据管理等科技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香港是医疗创新研发枢纽和生物科技企业集资中心,并与内地医疗市场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为不同范畴的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机遇。
武汉在智慧医疗、大数据、现代物流、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布局,正好契合了港商的这一投资新需求。
在今年 9 月 23 日举行的武汉港资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港企利比有限公司、绍钢磁业、东方神马集团、泊宁咨询等企业分享了在汉发展经历,表示继续看好武汉未来,对武汉经济充满信心,愿意投身武汉发展大潮中,为 " 五个中心 " 建设再作贡献。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港资企业投资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
营商环境是资本引力
机遇只会宠爱有准备的人!从全球金融风暴,到全球新冠疫情,武汉每次都抓住了港商投资变局的新风口,背后的逻辑是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武汉持之以恒地优化营商环境,积累了大量经验,今年 5 月,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介。近年来,武汉市政务服务工作始终以 " 四办 " 改革为主线,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重点突破,逐年提升。先后围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证照归集与数据共享、" 五减 "" 五通 " 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序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 76.23%、99.21%、90.01%、99.92%。
在企业开办领域,全面实施 "210" 标准,将开办时间压减到 1 天内;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功能,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开展 " 承诺可开工 " 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 45 个工作日以内;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现一般事项即办即结和高频事项 1 个工作日内办结、23 项业务 " 网上办 ";依托区块链中枢能力,创新推出 " 税链通 " 服务,新建商品房网上办理不动产证时间压缩至原来一半。
可以预测,随着武汉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上现代新型产业布局与港商投资方向的契合,武汉赢得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港企投资兴业,实现共赢。
作者:叶子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