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1-09-04
【时话实说】戴家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汉“汉方治汉水”的生态修复样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武汉有个 " 巨宝 ",那就是水资源!

全市境内 5 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65 条,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有 166 个,各类水库 262 座,2019 年水资源总量 30.11 亿立方米,过境水量 7151 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淡水资源量(含客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5 倍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均量的 10 倍,铸就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保障基础。

但是,武汉历史上,也经历了粗暴式大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沉痛阶段,许多湖泊遭到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痛定思痛,下决心进行水生态修复,大手笔治理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治水大军踏遍了武汉市大大小小的河渠湖泊,伏首研究、精心设计、高质施工、科学管理,摸索出一条条 " 汉方治汉水 " 的经验,交出一张张亮眼的治水成绩单,改善了区域整体环境,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 " 幸福感 "。

今天不说岸线总长 170 公里、岸滩面积 3843 公顷、投资超过 100 亿元的 "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 重点工程,也不说入选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 " 世界级绿道 " 的东湖绿道工程,单说戴家湖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清澈戴家湖到一座垃圾山、再到戴家湖公园、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蝶变。

(鸟瞰戴家湖如今的湖光山色)

9 月 4 日,笔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武广高铁与天兴洲大桥下的戴家湖公园,在其园史馆,通过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资料图和解说员的介绍,让人穿越戴家湖的 66 年沧桑史——

1955 年,为了建设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武钢,10 万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青山。当时的青山区真的是青山绿水,满目苍翠。工人们就围着戴家湖建设工棚,全国各地远迁而来的工人家属就住在离湖两公里左右的地方。

那时,孩子们都喜欢玩水,波光粼粼的戴家湖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嬉水天堂,1000 亩湖面,湖水清澈,夏天开满荷花,鱼虾满塘,湖边的山坡上是层层梯田,种着水稻和果树,真是世外桃源。

但是好景不长,建设钢厂,首先要有电。1957 年青山热电厂首先建起来了。热电厂烧的是粉煤,燃烧剩下的粉煤灰要用大水管冲刷排掉,直接就排进了戴家湖。无数根脸盆粗的管子,把泥灰水不断地排向戴家湖,每天要排 1000 多吨。粉煤灰就这样在两米深左右的湖底沉淀下来。

(翻拍资料图:消失的戴家湖变成了煤灰场)

10 多年后,戴家湖就消失了,成了一个煤灰填湖而成的大操场,当年那些嬉水的孩子,没地方嬉水了,就这里踢足球。

又过了 20 年左右,到上世纪 90 年代,煤灰、泥土就逐渐高出地面了,最终高出地面 10 多米,人们就把戴家湖改了个名字——戴家山。

湖没了,变成了山,一座工业垃圾山!每遇刮风,戴家山周围全是灰,居民不敢开窗户,外出一趟就变得灰头土脸。每遇下雨,黑色的泥水就从戴家山流到大路上,又脏又臭还影响交通。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堆在戴家山、让青山热电厂头疼的废物突然变成了宝贝。人们发现,粉煤灰是很好的制砖材料。到 2003 年,国家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时,这里粉煤灰制成的加气砖更是身价倍增,它是最好的墙体砖,又轻又保暖又隔热。随着武汉商品房开发的出现和加速,戴家湖附近一下子涌现了许多砖厂,它们全都打戴家山的主意,合法开采的、非法盗挖的都来了。川流不息的大卡车一车一车往外运这种砖,还冒着热气的砖就被拿去盖房子了。加气砖成了紧俏货,戴家山也被越挖越矮,最后竟然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大坑。在这些大坑里,不少人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丢了进去,戴家山又变成了恶臭一方的垃圾场。

(翻拍资料图:煤灰堆积而成的戴家山高达 10 余米)

十八大以来,如何治理戴家山、让它变回戴家湖?武汉几经探索,决定采用 " 汉方 " ——因地制宜、环保节约,启动一期治理工程。已经被挖成坑的,清理其垃圾,再扩宽,让它变回湖;已经堆土成山的,再用植被土回填,种上树木。

十九大后,2018 年,武汉决定启动戴家湖公园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治理雨污水混错接、区域渍水、湖泊驳岸单调、水体生态环境较差等问题。引入 " 海绵城市 " 建设理念,利用海绵设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功能,通过截污、清淤、水系连通、景观打造等手段,对现状公园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径流控制率、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最终,武汉市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网民在东湖社区论坛上晒的游览戴家湖公园的照片)

二期改造完成后的戴家湖,成了既有湖光,又有山色的旅游休闲网红打卡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文景观设计,融合了厚重的中国冶金史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文化氛围,常有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光顾这里。

(融合了冶金工业文明与现代生态文明的景观深受市民欢迎)

过去,人们买房 " 逃离戴家湖 "" 逃离青山区 ",如今,戴家湖又回来了,青山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兴起,许多老青山人又搬回来了。

武汉依江而兴,因江而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武汉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把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力求使江城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典范。戴家湖生态修复,不愧为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之殊荣,尤其是 " 汉方治汉水 " 的生态修复经验,为全国提供了 " 因地制宜 "" 因史置景 " 的样本。

作者:实习生周小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在读)

相关标签

武汉 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