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没破 9 千亿,全年 2 万亿有难度,但可以先于成都突破 3 万亿
湖北 2022 年上半年 GDP 为 24502 亿元,同比增长 4.5%,高于全国 2 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国第八,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前十省份中,湖北的名义增速排第一位,实际增速排第二位,仅次于福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广东的实际增速只有 2%,江苏只有 1.6%,山东只有 3.6%,浙江只有 2.5%,河南只有 3.1%,四川只有 2.8%,都远不如湖北。由此可见,湖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内陆之王也不是随便叫出来的。
襄阳上半年 GDP 为 2561 亿,增量达 183 亿,同比增长 5.5%,高于全国 3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 1 个百分点,进步非常快。到年底,襄阳 GDP 有望突破 5800 亿。如果运气好,一举越上 6000 亿平台也不是不可能。襄阳的汽车产业非常不错,在普通地级市中排行非常靠前。今年,湖北已经正式提出建设襄阳都市圈,取代原来的襄十随神城市群,范围更紧缩,目标更明确,地位也更重要。
但是,河南洛阳上半年的 GDP 达到了 2915.56 亿元,远高于襄阳,名义增速也比襄阳快,今年大概率领先于襄阳。因此,襄阳 GDP 要想超越洛阳,今年可能是没戏了。我估计,洛阳今年的 GDP 有可能超过 6400 亿甚至更高。
宜昌上半年 GDP 为 2362 亿元,增量达 196 亿,比襄阳的增量还大,名义增速肯定领先于襄阳,但实际增速尚未公布。宜昌今年的 GDP 总量有可能达到 5500 亿,甚至达到 5600 亿。宜昌的主要产业就是化工、水电和旅游,目前缺乏动力更强、质量更优的产业链,这是三线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三线城市来说,有一两个优质产业链就算是非常不错了。以前的宜荆荆恩城市群,现在也变成了宜荆荆都市圈,恩施已经出局。恩施市是一个县级市,离宜昌市区太远,出局也很正常。宜昌、荆州、荆门这三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不算太远,虽然没可能连成片,但彼此之间的联系一定会更加密切。
武汉的 GDP 为 8904 亿元,很遗憾,没有迈上 9000 亿平台,与成都之间的差距仍有 1061 亿元的差距。去年同期,武汉与成都之间相差 1351 亿,而现在已经将差距压缩在了 1100 亿以内,进步还是非常大的。到明年这个时候,武汉与成都之间的差距有可能缩小至 900 亿以内,全年的差距有望控制在 1500 亿之内。
今年,武汉城市圈已经将重点放在武鄂黄黄,优先发展城市圈的东半边,资源集中度更高。对于武汉来说,相当于卸掉了半边负担,发展起来更加轻松一些。
武汉上半年的增速为 4.3%,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0.2 个百分点,这已经不是武汉第一次落后于全省增速了。很多人都说,武汉在湖北就是一城独霸,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尽管武汉的实际增速比湖北省小一点,但相比之下,天津只有 0.4%,北京只有 0.7%,广州只有 1%,郑州只有 2.5%,成都只有 3%。重庆上半年跑赢了广州,实际增速也只有 4.0%,依然比不上武汉。长沙个头小,增速快,也就是 4.3% 而已,与武汉持平。
成都虽然可以抢在武汉之前迈上 2 万亿平台,但武汉有实力率先迈上 3 万亿平台。以前,国家还允许摊大饼,成都可以采取叠罗汉的方式做大体量。现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不让成都摊大饼了,再加上长三角的补贴有可能会减少,而成都自身造血能力有限,被武汉超越是迟早的事。
武汉以高端制造业为主要驱动,成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要驱动,一个靠科技实现增长,一个靠堆人实现扩张。从眼下的情形来看,成都这种以人口增长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走到了尽头。
黄冈上半年 GDP 为 1155.13 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72.81 亿元,名义增速为 6.73%,也不算太低。但是,黄冈只有黄州区这一个市辖区,其他都是县和县级市,属于典型的小马拉大车。鄂州花湖机场投入使用之后,黄冈可以大力发展农副产业和冷链物流,经济发展有望驶上快车道。
总的来说,湖北的产业布局是内地最好的,产业含金量也是内地最高的,经济质量也是内地最好的。经济的发展,也会发过来促进科教文卫与交通的进步。在科教文卫与交通领域,湖北省可以代表中西部地区参与沿海省市的竞争,这是中西部的唯一。经济方面,湖北省的规模还比不上四川与河南,质量还比不上广东、江苏与浙江,这些差距是现实存在的。过几年,湖北的 GDP 有可能进入前五前六序列,到那个时候,湖北就可以全面代表中西部地区参与沿海省市的竞争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