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29 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下简称 " 陕历博秦汉馆 ")试开放。仅元旦假期三天,陕历博秦汉馆共接待观众 3.06 万人次,占到陕历博总接待量 50% 以上。有媒体报道,新馆替常年处于预约困难的陕历博,缓解了不少接待压力。而本次开放的 " 天下同一 ——秦汉文明主题展 ",甫一出现,便迅速冲上了最新一期中博热搜榜热门展览榜单第一。
官方介绍中,该展览是陕历博秦汉馆的基本陈列,共展出文物 732 件(组),其中包括杜虎符、金怪兽、彩绘陶骑兵俑等重点文物。
但新开的展馆到底如何?在元旦假期结束后,笔者去参观时,发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以及过于简单的信息,比起早先公开资料显示一个展厅陈列布展大概五千多万的投入,多少有些不太匹配了。
首先,拿标牌内容举例,很多展品不仅没有英文标识,甚至连展品的基本信息都不全。
比如,上图这件山西临县的青铜器究竟是怎么到达陕西?又为何陈列在这里?其原因和出处都没有,并且,以器物样式和材质来说,此器的年代极有可能早至春秋时期。
当然,此器最大的问题不是标牌,而是名称都写错了,该器物不是 " 鉌 ",而是:金字旁右边和,郑州博物馆新馆有四件此类器物。
对比来看,应是下图该字(且郑州博物馆展牌标识有英文):
该字虽然一般输入法打不出来,但做展牌的时候却完全可以做出来。
关于 " 钅和 " 这种器物,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此物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饮酒器,流行地区为现在的山河四省,山东最多,河南山西河北次之。陕西只有零星的 " 钅和 " 出土。
陕历博秦汉馆中和上面这件 " 钅和 " 一起陈列的还有下面这件器物。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件器物又命名为 " 铜椭形杯 "。该器物和上面的 " 钅和 " 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蹄足,纹饰不同。
但现行的青铜器分类中,该类器物都应属于 " 钅和 "。原因可见朱凤瀚先生的《中国青铜器综述》以及考古学报 2015 年第 4 期的文章《铜钅和研究》一文。
不过,除了名字有误,笔者还发现很多文物连出土的信息时间地点都没有。
还有下面这件,金怪兽从陕历博老馆移到秦汉馆,年代是战国。但陕历博老馆却又为何把这件金怪兽的复制品放在汉代的展厅?
而真要细究,这件镇馆之宝也不是发掘出土,而是 " 刮大风 " 送来的。
除此之外,陕历博的部分展牌也让人看得有些云里雾里," 铜鹰兽权博牌饰 "," 权博 " 是什么?
回家后笔者专门查阅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就是单纯的字打错了。本应是 " 相搏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金属牌饰整理与研究》一文中,对此有明确记载,且载于 2023 年 6 月的《收藏家》,作者为岳敏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员。所以正确的展牌应该为," 鹰兽相搏纹饰铜牌饰 "。
还有下图的这件铜豆," 蟠螭纹 " 写成 " 蟠魑纹 "。
" 天高云淡 " 提到:郑国渠一行中的 陕西 " 泾阳 " 写成了 " 径阳 "," 秦国 " 写成了 " 泰国 ",而该错误 " 行者无疆 " 去参观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没想到一周过去,仍不见改变。
" 梨花先生 " 找到了宗正掌管皇室宗室 " 事物 " 该是 " 事务 " 的错误。笔者留言陕博后,无人搭理。
至于 " 法号释空 " 的留言,纠正的问题也很是专业。
上图左边 " 货泉 " 的铜钱,仔细观察,其右边是布,左边是泉,合起来应该是 " 布泉 ",而非 " 货泉 "。
查询资料可知,布泉铸造的数量并不多,大多出自关中地区。
正确的货泉两字应该如下图所示。
目前,从地铁口到展馆的路还没修好,每个出地铁的游客,都要经历重重困难。
走完这一遭,笔者回去无奈发圈:哎,这就是我们的陕历博新馆——三千年的文物,三十年前的建筑,十年前的管理水平,老外的中文风格。
来源 / " 贞观 " 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