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1-06
《瞭望》重磅报道 |《白雪换白银 吉林做好“雪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2023 年 9 月 7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 " 最美雪景在吉林。近年来,吉林在发展冰雪经济上下大力气,下游的消费端持续提升吸引力,中游的服务端抢占新市场、打造新品牌、释放新动能,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持续强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 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坐拥长白山区的吉林有十足的底气对标同处 " 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 " 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北美落基山区。白山黑水孕育的冬日乡村原生态生活景致,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 本雪季以来,吉林冰雪全面开花:长春冰雪节、吉林市雾凇冰雪节、通化市冰葡萄酒节、松原市查干湖冬捕节、白城市雪雕大赛、长白山粉雪节 …… 各类冰雪主题活动在各市(州)次第绽放,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 " 吉林正积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机遇期,培育更多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塑造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完整产业生态。"

◆ 全球规模领先的主题乐园长春冰雪新天地、满城玉树琼枝的吉林市雾凇盛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升级改建的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 …… 一个个冰雪品牌吸引天下客为畅游吉林而来。

◆ 2023 至 2024 年雪季,全省将投放 3000 万元冰雪消费券。其中,专门列支 500 万元,重点支持 " 青少年上冰雪 " 活动,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群体,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东北大地,振兴热潮涌动。

白山松水,风景这边正好。

2023 年 9 月 7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寒地冰雪经济发展。在 2018 年 9 月 28 日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他强调,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 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2015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问道。

吉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冰雪经济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将 " 冰天雪地 " 转化为 " 金山银山 " 的实现路径,依托生态禀赋,厚植资源优势,把做大做强冰雪产业作为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决胜之招,将发展冰雪经济、建设冰雪强省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着力构建吉林特色现代化冰雪产业体系。

2023 年 10 月,吉林发布《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 — 2025 年)》,谋定 " 产业集群、空间集聚、主体集成、产品集萃、服务集客、要素集中 " 的发展思路,提出力争 5 年内全省形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 5000 亿元。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吉林冰雪经济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接待总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表示,忠实践行 " 两山理论 ",吉林将持续巩固 "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 成果,加快打造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滑雪爱好者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2023 年 11 月 25 日摄)许畅摄 / 本刊

全链布局冰雪产业

位于 " 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 ",处于全国冰雪资源优良级梯队,吉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冰雪产业沃土。

" 最美雪景在吉林。近年来,吉林在发展冰雪经济上下大力气,下游的消费端持续提升吸引力,中游的服务端抢占新市场、打造新品牌、释放新动能,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持续强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

放大产业链下游:做强冰雪消费

全国八强,吉林四席。滑呗 App 显示,2023 年 12 月以来,全国滑雪场单日滑雪里程数榜单前 8 名中,吉林滑雪场占据前列已成常态。

" 规模效应正带来发展红利。" 吉林万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雨说," 好比开饭店,一条街上的口碑级饭店越多,获得的点赞和关注也越高,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中国冰雪看吉林。据吉林省文旅厅统计,2016 年至 2019 年,吉林省每个雪季接待游客递增约 1000 万人次,滑雪度假人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坐拥长白山区的吉林有十足的底气对标同处 " 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 " 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北美落基山区。白山黑水孕育的冬日乡村原生态生活景致,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吉林市永吉县南沟村距离北大湖滑雪场不到 10 分钟车程。近年来,村民们纷纷发展民宿、餐饮等冰雪配套服务业。目前,全村有餐厅民宿 100 余家,每个雪季村民人均增收 2 万余元,实现了从 " 躲雪猫冬 " 到 " 借雪生金 " 的转变。

" 东北的冰雪,对南方人来讲有种魔力!我俩专门把新婚蜜月选在了这里。" 苏州游客台玲玲说。在长白林海间驾驭雪板纵横驰骋,拍一段冰雪情缘主题短视频,之后再品尝铁锅炖、黏豆包、锅包肉等地道东北风味美食,是她的梦想。这对新婚夫妇的选项,同样是天下游客逐雪追冰到吉林的重要理由。

既是冰雪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吉林在发展冰雪经济中全力做好 " 土特产 " 文章。大米、人参、木耳、松茸、梅花鹿是吉林驰名域外的 " 土特产 "。为依托冰雪流量实现带货,吉林打造了一批 " 礼遇吉林 " 旅游商品,建立 " 吉乐购 " 旅游商品库,定期发布推介名录,与知名电商合作建立数字营销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冰雪消费内涵。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上滑雪体育课(2023 年 12 月 5 日摄)许畅摄 / 本刊

聚焦产业链中游:做强冰雪服务

" 长白天下雪,今朝更精彩 "。建设冰雪强省的一份亮眼成绩单,随着一个个冰雪项目、一场场冰雪盛会徐徐展开。

近期,第七届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在长春召开——这项冰雪盛会是吉林冰雪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7 年前,吉林有 30 座滑雪场 129 条雪道;7 年后,吉林有 75 座滑雪场 319 条雪道。

从东部的长白山区到西部的查干湖畔,吉林持续扩大冰雪投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擦亮 " 长白天下雪 " 金字招牌并持续提质升级。

总投资 14 亿元的延边仙峰滑雪度假区,规划 114 条雪道、年可接待 300 万人次的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项目,正加速推进建设。据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2018 年至 2020 年,吉林冰雪旅游重资产投资额位列全国第一。

强化设施硬核竞争力的同时,吉林持续延展冰雪服务集聚力。

强化场地建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和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是以冰雪闻名的知名景区,万科、桥山等运营商持续耕耘市场。依托亚洲第一大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

丰富运营模式。天猫、爱奇艺、抖音、B 站等平台重金打造 " 天猫冰雪节 "" 超有趣滑雪大会 "" 雪地里撒野的朋友们 " 等品牌活动和网络综艺节目,相继入驻吉林。据悉," 天猫冰雪节 " 投入 8000 万元,全网品牌曝光 46 亿 +;" 超有趣滑雪大会 " 投入超 8500 万元,每期节目上线后频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吉林冰雪品牌效应不断攀升。

优化冰雪产品供给。诞生于长春的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 " 雪容融 " 为家乡冰雪 " 代言 "。2023 年 12 月 12 日晚,包括 " 雪容融 " 在内的 120 组冰雪建筑共同亮灯,面积达 156 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开门迎客,标志着第 27 届长春冰雪节正式启幕。" 本届冰雪节,将举办 10 项主体活动和 140 余项系列活动。" 长春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靳明说。

吉林在全国率先提出 " 冰雪丝路 " 计划。以此为基,吉林实施 " 冰雪丝路 " 创新先导区建设行动,将推进在长白山建成东北地区首个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粉雪传奇》,在通化市建成全国首家以冰雪为主题的 " 冰雪丝路 " 博物馆;实施 " 长白天下雪 " 品牌数字化推广工程,发布 " 长白天下雪 " 数字虚拟人及衍生创意产品,研发 " 雪丝文创 " 名品 1000 种以上。

夯实产业链上游:做大冰雪装备

参加过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或许还记得装备包里配给的自发热冰雪袜,这一产自吉林省辽源市的特殊袜子,依靠 " 黑科技 " 实现平均增温 8 ℃。辽源曾是我国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原煤产量曾一度接近全国总产量 4%。随着 2008 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辽源开始向新领域拓展。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辽源市冰雪运动服装产业园,机器轰鸣、纱线飞梭,纺织工人正在全力赶制冰雪袜订单。过去两年多来,从这里外销的冰雪袜累计超过 10 万双。

低风阻、高可靠、易操控的雪车,曾是国产冰雪装备中的空白。中国一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研发攻关国产雪车。中国一汽负责总体方案、造型设计,尤其是车架、转向、制动等系统和冰刀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为深入了解雪车的使用需求,研发人员同 20 余位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多轮访谈,最终将使用场景划分为 3 个大场景、10 个子场景,分解出 46 项功能需求和 26 项性能需求,破解设计、工艺、试验的诸多挑战,实现了国产雪车 " 零 " 的突破。

" 吉林正积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机遇期,培育更多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塑造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完整产业生态。" 吉林省贸促会副会长李建华说。

游客在查干湖冰面上观看冬捕(2023 年 12 月 28 日摄)张楠摄 / 本刊

全域谋划冰雪融合

壮大冰雪经济,吉林正逐步形成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西部以查干湖和嫩江湾为核心的冰雪产业集聚区 " 四轮驱动 " 新格局。

——发挥区位特征,提升冰雪旅游持续吸引力。" 东雪西冰,全域发展 ",是吉林全域发展冰雪旅游的特点。

本雪季以来,吉林冰雪全面开花:长春冰雪节、吉林市雾凇冰雪节、通化市冰葡萄酒节、松原市查干湖冬捕节、白城市雪雕大赛、长白山粉雪节 …… 各类冰雪主题活动在各市(州)次第绽放,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吉林东部是雪经济海洋。巍峨的长白山是东北海拔之巅,雪期长达 6 个月,积雪深度 1 米以上。白山、通化、延边等多地布局国内规模领先的滑雪度假区。

原始森林、群峦雪域、露天温泉、雾凇漂流、温泉煮蛋 …… 成为天下旅友的长白山冬游记忆。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受丰满发电站在上游的影响,冬季的吉林市松花江流域水温和地面温差通常在 30 ℃左右,江面几十里不封冻,江面上白雾袅袅,久不消散。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大面积雾凇玉林琼立。

依托松花江、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等,吉林市打造百里雾凇观光旅游休闲带,串联起休闲旅游、雾凇观赏、雾凇体验、冰雪文化创意等产业,提升 " 一江三湖 " 旅游综合能力。

买一杯苹果梨味的咖啡到延边大学网红墙打卡拍照,在延吉西市场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米肠汤 …… 是游客延边之行清单的必选项。

已是数九寒天,位于延吉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人气不减。记者放眼望去,屋檐下、建筑旁、雪地里,身着朝鲜族各款服饰的游客,或回眸笑语,或执扇遮面,接连响起的快门声记录下唯美瞬间,也留下游客们的美好回忆。

吉林西部是冰经济富矿。白城、松原等市地势平坦、缺山少雪,昔日难与 " 雪文章 " 关联,如今凭借优质的冰资源和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做好集冬捕、冰雕、吃鱼、滑冰于一体的 " 冰文章 ",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查干湖冬捕,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渔猎活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湖、醒网、凿冰、撒网、鱼跃冰封等环节在当地保留至今。在现场,游客仿佛看到 1000 多年前的捕鱼场景——冰镩打眼、扭矛走钩、冰下行网、马拉绞盘,数万条大鱼从冰中跃起,渔民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化作收获的喜悦。

吉林中部是冰雪双城带。长春市与吉林市,主城区相距仅 80 公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 60%,拥有近 20 座雪场和 200 多块冰场,协同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造就了吉林 " 冰雪双城记 "。

夜幕降临,园区内灯光璀璨,游人如织,冰雪滑梯、冰上自行车、雪地飞碟等冰雪娱乐项目人气十足。

2023 年的长春冰雪新天地共分为冰雪丝路区、龙腾盛世区、冰雪影都区、神童探宝区和童年乐冰区五大主题区域,运用 " 数字科技 + 国潮 IP+ 时尚元素 " 及夜游灯光设计营造现场氛围,打造 " 雪容融 " 巨型雕塑,将科技、文化与艺术融入冰雪项目。

长约 1260 米的 " 空中千米雪漂流 " 是长春冰雪新天地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玩完这个项目我的眉毛都结冰了!" 游客阮女士表示,漂流中寒风扑面,缤纷灯光快速流转,体验新奇。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体验该项目的游客超过 1000 人次。

——突出高标准打造冰雪旅游度假品牌。全球规模领先的主题乐园长春冰雪新天地、满城玉树琼枝的吉林市雾凇盛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升级改建的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 …… 一个个冰雪品牌吸引天下客为畅游吉林而来。

规模效应使冰雪产业由弱变强。地处吉林中部的辽源,以往很难被考虑在冰雪旅游框架内。2023 年 11 月 25 日,由长春冰雪新天地投资方吉林省建设集团投建的天陆山滑雪场开门迎客,改变了辽源没有滑雪场的历史。近年来以东北不夜城等项目跻身吉林夏季夜间文旅 " 顶流 " 的梅河口,也在擦亮 " 五奎山雪世界 + 知北村 + 海龙湖 " 的冬季文旅 IP。

一边项目上新,一边就地升级。北京冬奥会之后,吉林多地冰雪项目堪称 " 重装上阵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雪道由 27 条增加到 64 条,雪道面积由 126 公顷增加到 239 公顷," 相当于再造一个北大湖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本雪季进行全新改造,其中 V-PARK 公园在 M3 公园增加了 10000 平方米迷你教学区域。

" 冬奥会使冰雪市场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突破,如何‘从 1 到更多’是我们在新雪季的发力点。" 长春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销售总监马鹤说,近两个雪季运营前,团队在珠三角、长三角做推介时,明显感受到游客对吉林的冰雪市场兴趣更浓了。

——借力冰雪旅游的发展势头,做强冰雪文化。查干湖以其独特的渔猎文化传承千年、享誉世界。为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当地持续挖掘冬捕活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关联和美乡村建设,打造 " 查干湖冬捕冰雪大世界 "," 冰雪 + 渔猎文化 " 让冬捕节兼具古风潮韵。

雾凇是自然馈赠与地理标识,也见证着吉林市的历史变迁。吉林一词来自满语,全称为 " 吉林乌拉 ",意为沿江而建的城市。为了让一年一度的雾凇冰雪节更具文化底蕴,吉林市融合自然资源、满族风情、民俗美食,推出 " 登雾凇岛 + 游乌拉街 + 品酸菜锅 + 泡暖汤泉 " 的冰雪文旅产品。

长春冰雪文化同样异彩纷呈。长春市副市长赵显介绍,雪季期间,长春将举办冰雪主题绘画作品展、冰雪节戏剧音乐演出、长春冰雪 " 嗨 " 起来等冰雪主题文化活动,冰雕雪雕赛、秧歌大赛、年货大集等 200 余场群众冰雪文化活动也将同步开展。

" 冰雪雄心 " 闪耀全球

瞄准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吉林全力做好雪文章。备战冰雪竞技体育,扩大冰雪体育国际影响力;高位推动寒地冰雪经济发展战略,把冰雪元素作为连接寒地经济区域、面向东北亚广阔合作发展的要素,推动吉林冰雪走向世界,拓展世界级朋友圈。

冰雪体育扩大影响力。

吉林有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通化金厂滑雪场,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第一位冬奥旗手赵伟昌、第一位冬奥奖牌得主叶乔波等出自这里,还培养出武大靖、齐广璞等多位冬奥冠军。

进入米兰冬奥会备战周期,吉林冰雪体育确立了新的目标。

" 力争在米兰冬奥会参赛运动员数量、参赛项目、参赛成绩上实现突破,尤其是金牌贡献率要超上届,发挥冰雪大省的担当作为。"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牟大鹏说,对标北京冬奥会设项,吉林冬季项目队伍建设覆盖率已达 89.7%,且已着手设项布局米兰冬奥会新增设的滑雪登山项目。

冬奥备战有条不紊,大众冰雪继续升温。穿戴着专业雪具,在滑雪场教练的指导下训练平地滑行、侧方蹬坡和犁式刹车等技术动作 …… 几天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雪体育课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举行。"2023 年冬天,吉林市‘校园冰雪运动季’将带动 3 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校外滑雪体育课。" 吉林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处长林颖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与体育运动消费相关的冰雪经济具有很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再加上各地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场所和硬件设施,推动冰雪经济快速发展。

" 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消费需求成长空间非常大。" 徐洪才说,不少地区推动相关产业与冰雪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冰雪 +" 体育赛事、旅游、文化民俗、科技制造、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2018 年以来,吉林省共投入 4614 万元,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配备冰雪运动或替代项目设备器材,保障学生能够安全参与冰雪运动。孙光芝介绍,2023 至 2024 年雪季,全省将投放 3000 万元冰雪消费券。其中,专门列支 500 万元,重点支持 " 青少年上冰雪 " 活动,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群体,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近年来,吉林省年均举办大型冰雪赛事 100 项,全面实施 " 中小学雪假 "" 职工雪假 " 制度,让更多人从此喜欢冰雪运动。

拓展世界级朋友圈。

2023 年 11 月,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开幕式暨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国际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在长春召开,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商协会代表以及世界 500 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交流。

" 打通东北亚合作大通道,助力吉林省寒地冰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是吉林冰雪拓展世界级朋友圈的构想。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 冰雪丝路 " 是一条承载厚重历史、连接寒地经济区域、面向东北亚广阔合作发展未来的道路,它将欧洲、东北亚地区纳入合作范围,也是从冰雪角度对既有合作框架的全新探索。

" 吉林的冰雪运动要素市场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很大。" 迪卡侬中国副总裁王亭亭说,未来要谋求与吉林雪场在冰雪运动上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高标准谋划设计 " 冰雪规划图 "

高位推动寒地冰雪经济发展战略,成立冰雪产业领导小组,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冰雪经济体系。

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省财政每年安排 1 亿元资金用于冰雪产业发展;将北大湖建成亚洲单体接待规模第一的世界级滑雪度假区、长白山建成全国首个接待游客数量突破 300 万的冰雪景区;专班推进吉林省冰雪运动中心、延边长白山仙峰滑雪场、柳河青龙山滑雪度假综合体等重大冰雪项目建设,五年内再打造一座世界级滑雪场。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出台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计划,引进 3~5 家世界知名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新材料、新技术转化应用,培育碳纤维滑雪器材、红旗雪车、防切割服等国产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及品牌;实施数字冰雪提升工程,建成全国首批数字孪生雪场。

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平台,举办 " 冰雪丝路 " 世界发展大会,构建对外开放合作 " 白色通道 "。

景俊海表示,吉林将进一步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变 " 冷资源 " 为 " 热产业 ",努力走好冰雪产业发展之路,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刊于《瞭望》2024 年第 2 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生物 生态环境 长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