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1-11
安装人工心脏,让34岁的他重获“心”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34 岁的成光(化名)严重心力衰竭,身体每况愈下。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成功为其安装人工心脏,让他重获 " 心 " 生!

成功安装人工心脏,术后当天便和家属视频

34 岁的成光(化名)有扩张型心脏病家族史,3 年前开始胸闷气喘,代表心功能的 EF(心脏射血分数)值正常人有 50% 以上,成光只有 26%-33%,属于严重心力衰竭,身体每况愈下。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李庆国为其进行了左心辅助系统植入术。术中,李庆国为成光安装了人工心脏,术后监测他的心输出量正常,体循环供血明显改善。术后 10 分钟深麻醉下拔除气管插管,全程无痛苦感受,手术当天成光便和家属视频。

量身定制心脏康复方案,助力患者快速恢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康复团队钱琦术前就为成光作了心脏评估,量身定制了心脏康复方案,包括术前预康复、术后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三个阶段,其中恢复期又包括住院期间的 I 期心脏康复、回家后的 II 期心脏康复。

术后急性康复期,成光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了呼吸训练、肌肉关节训练等康复训练。术后第一天成光便在床边辅助下坐了 5 分钟。术后第二天可以无辅助下自主坐立 7 分钟。术后第三天,在有着同样手术经历病友的鼓励下,成光开始尝试辅助下站立。术后第六天,经过康复训练,成光顺利转出重症监护室。

上周末,通过住院期间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成光已出院,开启了 " 心 " 生。出院之前,成光做了 6 分钟步行试验,已能自行步行 380 米。回家后,他还将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心脏康复训练,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心态,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专家表示,重症病人成功康复需要多学科合作,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重塑信心,早日回归社会。研究表明,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可以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降低再住院风险,改善临床预后。

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据统计,我国有 100 万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但心脏移植供体每年仅有 400-700 例左右,心脏供体缺乏是普遍的情况。其实,人工心脏也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

人工心脏是一种新型医疗装置,通过工程技术和医学知识的结合,设计成一套能够模拟自然心脏泵血功能的人工泵,以辅助甚至替代自身心脏的血液循环功能。人工心脏通过将左心室的血液泵入主动脉,就可以改善全身的血供。

现在国内的人工心脏研发与临床应用已非常成熟,适用于心衰终末期以及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既作为等待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手段,也可以作为终身支持手段,人工心脏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讯员 张酥 实习生 赵君婷 詹陈燕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任红娟

(校对 张红霞)

相关标签

康复 南京医科大学 天成 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